创新办学体制,激活民办教育
2025年11月13日
第一节 创新办学体制,激活民办教育
在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教育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极为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2]教育不强,国家必弱。没有合格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确立了“教育是立国之本”。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作用的日益重大,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多种形式、多种体制加快教育发展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发展论述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3]宁波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使得教育事业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功能目标不断分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得跨层级、跨类型、跨学科的教育需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以新的组织方式,培养知识更加实用,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由于教育水平与工作效率、工作报酬等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系,接受高等教育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教育规模扩大只是提高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所以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完善教育的组织制度,以使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市结合自身的发展历程,从新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认识到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是关键与核心。进行高等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