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合作新路径
近年来,宁波以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为契机,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路径。2018年2月,教育部与宁波市政府签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宁波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全国首批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宁波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发展路径,全面激活发展动能。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贝宁开设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在德国汉堡建立中德汉堡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在斯洛伐克建立中国教育与科研中心等等。2017年12月,45名东帝汶学员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非学历培训。中国老师为每个学生制订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他们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文化。如今,宁波教育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自2014年开始,宁波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与中东欧的7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兄弟学校关系,两地的教育合作项目达100项,还建成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和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建立了拉脱维亚研究中心等近10个地方特色智库。在2018年第二届职业教育国际开放论坛上,宁波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在全市职业院校建设15至20个“一带一路”特色院校(专业),培养1万名左右高素质技能人才。
“宁波的教育是高度开放的,但我们的教育不唯有开放,还有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魂”,在国际化打开教育视角的同时,宁波教育更要注重练内功,在整合国际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高质量的宁波教育之路,最终目的是培育有中国底色、有世界眼光的未来人才。
在推动与中东欧合作的过程中,很多宁波企业积极寻求商机,但是,不少企业对这些国家了解甚少,哪些货品可以出口,在出口过程中需要办理怎样的手续,包括对方国家在进出口检验检疫方面的特殊要求,都存在空白。为此,浙江万里学院于2017年5月建立了捷克语言文化中心。该中心为宁波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法制处开展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捷克进出口贸易政策调研,为宁波市与捷克的进出口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集全球智慧,解地方难题。”宁波以国际化科技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基础,积极引进高水准资源。宁波大学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医药“111”创新引智基地、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宁波城市的提升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时代的变革催生教育的变革,开放的城市呼唤开放的教育。宁波教育国际化已经基本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坚定地走在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创新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