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理念,为激活民办高等教育提供思想引领
高等教育的“质”变指的是办学体制等方面的变革,而引起变革往往需要人的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人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4]观念往往左右着人的行为,正是因为高等教育观念的新旧更替,才会引起高等教育“质”和“量”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发展经济也必须转变观念,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靠什么?只能靠科技、靠人才。宁波人已经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是经济社会第一资源。经济社会要发展,就要抓住三个第一,关键是第一资源,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一)科学办学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着我们的全局工作。同样,对于宁波的高等教育发展来说,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着办学指导思想。其一,宁波市领导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科学地分析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全面深入地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其二,各高校领导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高校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冲破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凡是能够推进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发展的做法和举措,就大胆探索,大胆实验,大胆创新。其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首先,在办学体制上进行创新,改进政府对高等教育统得过多的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培养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进行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评估;再次,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小机关,大实体”的格局向集团公司方向发展,形成高校后勤保障网络,促进全社会办教育;然后,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后,扩大对外交流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内部知识结构与人才结构。
(二)开放办学
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来看,主要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上来分析,宁波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提高社会力量办学比重。鼓励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积极开拓民间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办学以及教育经济一体化办学等各种办学模式。
开放办学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允许民办学校接纳社会捐助和学生家庭对学校建设的赞助,专项用于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允许以股份形式筹措办学资金;允许按生均培养成本确定学费和住宿费,实行收费备案制;允许民办学校在一定幅度内降分招生。第二,对社会力量办学依法引导和管理,把民办学校纳入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视对民办学校财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教育督导和评估,切实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有序发展。第三,积极开拓满足多层次、多形式教育需求的途径,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传输技术,以电大为基础,以各县(市)职成教中心为载体,依托卫星和有线电视网,构筑社会化、开放式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努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使教育网络延伸到农村、海岛、边远山区,促进知识扶贫和科教扶贫;办好现有中等、高等成人学校,优化各类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组建几个较大的成人教育集团;对各县(市)区的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上档次、上规模的成教中心,增强辐射能力;综合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强化社会教育功能。
从宁波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宁波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从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跨越。积极构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宁波教育科研网,实现全市高校“校校通”。校际之间实行开放式办学,互聘师资、互认学分等。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步伐,以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并独立设置校区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为效应,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进行课程合作,为创造并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间的教育竞争。
(三)市场办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高等教育产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机制,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这是解决稀缺的教育财政支出和巨大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宁波在高教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开始探索,比如高校兼并、高等教育规模化等。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并不意味着将高校当作营利性企业,政府不再参与高教发展计划。即使在西方国家,计划仍是政府管理教育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政府计划参与高教产业,使高教产业的计划性与高校管理效率相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体现在对高教产业的政策上,而不是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应从规划上、行政控制上、经费资助上进行扶持,对高等教育发展行使应有的整体推动作用。宁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鼓励民间资金介入教育产业,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能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推动教育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民间资金介入方式有二:一是参与办学。允许工商登记的公司或民政登记的社团直接从事教育经营,按公司法人或社团法人管理,积极推进公办学校的转制工作,使部分教育活动市场化、教育机构企业化、群众受教育投资化。二是参与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让企业出资,按学校规划建设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等后勤配套设施并进行企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