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出台支持政策
宁波市政府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首先,在办学体制上进行创新,改进政府对高等教育统得过多的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培养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进行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评估;再次,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小机关,大实体”的格局向集团公司方向发展,形成高校后勤保障网络,促进全社会办教育;然后,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后,扩大对外交流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内部知识结构与人才结构。
200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科教大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强化服务,使高等教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协调。市委、市政府出台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等政策措施,如《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办法》《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宁波市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搭建各类平台,促进高校发展。宁波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积极引导在甬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上提升内涵,办出特色,聚焦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和产业急需的优势学科专业。宁波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已初显成效:2018年,宁波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有进展,学位点增量明显,引进人才力度大,新增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5%。宁波诺丁汉大学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居第55位,人才培养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际化优势明显,工业设计9名学生组团拿下10项国际设计大奖;宁波工程学院产教合作推进有力,专业认证成效明显,在浙江省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列全省33所本科院校第二名,跻身全国百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试点高校;浙江万里学院等4所院校入选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入选浙江省重点(优质)建设高职院校;宁波大红鹰学院获批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填补了宁波财经类院校的空白。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特色鲜明,明确启动体制转型,杭州湾校区启用。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服务地方有成效、有特色,成立了全国首家辅警学院,为市民提供大规模普惠教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人才引进力度大,在高职院校排行榜中较上年全国排名前进6个位次,在省内稳居第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行业影响力扩大,特色鲜明,行业合作平台有突破,国际化办学全省前列。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分类培养有特色,就业质量高,3个专业入选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升本录取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成效,新增口腔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