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培养

四、人才培养

2006年浙江万里学院出台的《浙江万里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人才培养的“六大工程”:(1)实施“教学平台夯实工程”,开展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推进课程精品化,强化教材建设。(2)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工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和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多样化培养为着力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着眼点,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学分制管理为载体,推进弹性学制建设;建立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3)实施“教学·科研联动工程”,致力于科研提升作用,服务教育教学——实现科研与教育教学的联动;增加学科实力,推动专业建设——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联动。(4)实施“百·千·亿人才建设工程”,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引进力度,培养高层次人才;营建宽松环境,健全柔性化用人与继续教育机制。(5)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完善教学基本设施,构筑“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6)实施“万里文化创建工程”,丰富理念文化蕴涵,创新万里特色文化;推进制度文化建设,营建和谐文化环境;凝炼“四季万里”品牌,熔铸校园文化特质。

浙江万里学院在设计“六大工程”时,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即人才培养这一学校根本任务和教学工作这一主旋律。“教学平台夯实工程”是考虑到学校设立时间不长,许多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多样化人才培养工程”立足于以适应性为核心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科研联动工程”意在避免科研与教学的脱节,目的是通过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来促进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百·千·亿人才建设工程”是为本科教育提供数量充足、结构优化、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是为本科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万里文化创建工程”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新型地方本科高校,其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产物。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创新办学之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全日制本科人才为己任,以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要求、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化发展要求等“三个适应”为导向,明确了教学型本科发展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的指导下,学校制订规划,设立基金,创建孵化中心,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还引进并开设了SIYB和KAB专业化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呈现向专业化、规范化、大众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年攀升,2010年,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更是达到了163家,创业率达到3.24%,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宁波团市委成立宁波青年创业学院,承担着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创业社团指导、创业实践组织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积极作用,除加强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的建设力度外,进一步调动各专业学院的积极性,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学院,开展依托专业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走科技创业之路。2008年,“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创立以来,开创了系统性、全程性、开放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有资金、有基地、有公司、有项目、有师资、有组织的系统化创业教育平台。近年来,面向在甬高校学生累计开设了1200余人次的创业系列课程、创业模拟大赛以及创业训练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参与,为宁波青年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功实现了将社会创业资源有效纳入学校创业教育,将高校创业教育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学院被评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基于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创业教育实验区),KAB大学生自主创业俱乐部为“全国十佳KAB俱乐部”。

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已开设了10余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大体上可分为:由“浙江地域文化”“浙商研究”“传统文化与创业管理”“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组成的创业意识启蒙课程;由“创业与理财”“企业管理”“创业风险与回避策略”“商机选择与评价”“公司注册与法律法规”组成的创业理论知识课程;由“礼仪基础”“管理沟通”“影响力基础”“创业训练营”“经理人拓展训练”组成的创业品质拓展课程。据了解,学生选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不知道如何着手。因此,学校进行科学遴选,整合出一套创业课程体系,事先公布、宣传,并由导师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在公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业通识能力的培养。

三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制度。根据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需求,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选择一批有志从事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导他们参加相应的培训、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的核心教师团队,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目前,学校共拥有3名专职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人员,47名兼职创业教育教师,235名政府、企业等外聘专业导师,共同组成了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除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和浙江万里学院创业教育学院以外,努力拓展资源,组建各类组织来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组建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和提升的组织作用,如KAB大学生自主创业俱乐部、考研俱乐部、SIFE创业帮扶俱乐部、准律师俱乐部、广告与文化创意推广俱乐部、外语应用俱乐部、“意人”创意设计俱乐部、绿色生活俱乐部、移动信息俱乐部、AC软件俱乐部等十大英才俱乐部,使其成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资助体系。从历年万里学院毕业生创业情况来看,在创业学生当中,科技创业和依托专业创业的学生较少,有60%以上属于与专业无关,创业层次相对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参与“红海”竞争,一遇挫折,容易放弃,成活率不高。为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基金”资助体系,加大扶持、孵化力度,鼓励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以学科专业的视角,前瞻性地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走科技创业之路,向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蓝海”发展。十多年来,学校共出资100余万元来资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并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来资助大学生创业,先后整合了宁波博洋家纺有限公司、宁波迪赛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博远有限公司等,共募集资金300余万元,主要用于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所有创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费用一律由学校买单,并且学生创业公司吸收其他学生(包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分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浙江万里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面向市场、一核双基、三体系四平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与运行机制,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专家的首肯与社会的赞誉,已在同类高校推广应用。浙江省教育厅5年内3次在学院召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对学校在教育建设与改革上所作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基于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生物技术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生物技术、新闻学、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为国家特色专业,学院还是“全国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