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规划建设高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着我们的全局工作。同样,对于宁波的高等教育发展来说,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着办学指导思想。其一,宁波市领导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科学地分析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全面深入地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其二,各高校领导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高校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冲破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凡是能够推进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发展的做法和举措,就大胆探索,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199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推动了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1999年,宁波乘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按照中央部署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规划升格建设了一批高职院校,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等,宁波大学在省内率先创办国有民办的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各高等院校也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契机,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如宁波大学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宁波大红鹰学院于2008年升格为民办本科院校等。2018年宁波市出台一揽子政策推进宁波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布《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宁波大学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若干意见》,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辐射带动全市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纲领性、战略性规划,推进宁波高水平大学建设。2017年9月,宁波大学入选“双一流”大学,开启了宁波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建设“双一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国家战略。2018年12月30日,宁波财经学院举行新校名揭牌仪式,宁波大红鹰学院正式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学校更名后办学性质和管理体制不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的经济社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以每年超过12%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00多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304元和11450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6位,这是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高级阶段的社会基础。当前,宁波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48%,从规模上看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