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改革
为了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中所起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充分认识其在高等教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全局,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应用人才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切实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推动教育教学的国际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须大力加强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是构建高质量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课程结构优化
建院初期,学院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课程体系应具有柔性和多样性,并保持一定的张力。根据这一思想,学院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修改时,强调突出了“融传统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目标,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体系建设和结构优化作了较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徳育类课程内容要体现“精”而“新”。“两课”的改革致力于优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充实政治、经济的新观点、新知识。
第二,专业基础要宽而实,专业建设要重特色。加强公共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各个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建设,以及根据学院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实际情况,还要求重视加强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建设。各专业要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
第三,经典理论课程要实现删繁约简。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对基础课教学内容中的经典理论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因材施教,主要内容是在基础课中适当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应用性内容,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对经典理论删繁约简。
第四,加强选修课建设。建设了一批体现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多科类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主要注重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专业选修课主要扩宽学生的专业面向,增强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注意深度与广度的结合,要求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第五,重视加强和改革实验课程。学院要求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适当减少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课,重点加强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加大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优化和课程整合的力度,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2006年3月,学院出台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研究的通知》,启动了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研究工作。课程建设项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及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三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最后确定《经济类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改研究》等46个项目为2006年学院课程建设立项项目,其中以教材、课件、实验辅导书等为项目研究成果的项目设计16项,资助总经费60.4万元。通过项目的驱动,教师的努力,学院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又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获取了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为今后建设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课程提供了借鉴。同时,项目管理部门通过完整的项目过程管理,取得了管理经验。
(二)课程改革和建设
学院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注重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加强学院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作为一所全新的大学,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不相同,但学院的办学目标只有一个——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学院在课程改革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更新教师教的观念、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同时也培育学生学的观念和转变学的方式。
为全面开展并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在全院推行教学法研究专题会议制度,要求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题研讨,学期初要制订本单位的教学法研究计划,学期末要对教学法研究活动进行总结。要让各教学单位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并及时总结经验、得失。
为规范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学院于2007年4月印发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确定了项目申报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并于2007年7月,资助立项“新闻编辑”等21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30万元。该批项目除其中一项因故中止外,其他均于2009年12月顺利结题。
在前两年的建设基础上,学院由原来的建设一批学院内带动和引领课程建设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转为重点培育部分能够争取省级及以上层次的学院级精品课程。因此,学院对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筛选,最终从申报项目中选出了8项予以资助。2009年,从申报项目中选出7项予以资助立项。
2010年,学院为了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撑专业建设,启动了百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计划,出台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百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专业为单位,每个专业各建设3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每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立项经费为2万元。
通过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学院初步建立了与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三)教材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又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教材建设工作,构建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教材体系,学院于2005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教材的选用应遵守选优、减负、组织选用等原则;指出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应遵循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学院特色、弥补当前不足等原则;明确了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材建设项目的奖励标准。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学院教材建设成果自2007年开始显现。2007年全院教师出版教材40册,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册;2008年出版45册,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册;2009年全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38册;2010年全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42册,其中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册;2009年成功申报宁波市特色教材建设项目3项,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3项;2010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