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培养体系,推进素质提升

三、健全培养体系,推进素质提升

宁波各高校都充分意识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从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和培养措施着手打造“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宁波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相继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浙江万里学院先后实施了“博士—教授”工程、青年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双师型”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等,针对青年教师建立了导师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分类分层”教师培养模式,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培养平台,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师服务;宁波工程学院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优秀创新学术团队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和首席教师支持计划、推进教师实践服务计划、研修访学计划等九大培养计划;宁波大学实施“浙东青年学者”培养计划,每年遴选10名左右青年学术精英作为培养对象,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5年培养,成为学校自己培养的领军人才,同时推进教师国际化的培养,出国进修人数成倍增长。

2015年6月,在甬16所高校加盟的宁波市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联盟成立,联盟致力于整合各校师资、培训空间、研究资料、外聘专家等资源,主动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研讨和资源共享平台。经宁波市高校教师发展联盟推荐,宁波市教育局确定了高校教师发展培训第一批67个示范项目,将培训方案统一汇总后供各高校及教师选择参加培训,以扩大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培训质量。

宁波市政府持续加大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支持力度,以此为依托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岗前职后培养体系。一是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制度,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良好传统。发挥宁波市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联盟的作用,利用各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二是通过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事业单位挂职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三是鼓励各高校设立青年学术精英培养计划,在指导老师、实验条件、科研经费、学术交流、特殊津贴、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部分院校可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面向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拔少量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项目潜力的青年才俊,给予特殊支持和培养。四是改善青年教师成才环境,花大力气进一步改善广大教师的工作条件及生活条件,积极落实、解决人才和配偶落户以及子女入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