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不协调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不协调

浙江是我国产业集群最为密集的区域,无论是产业集群数量,还是产业集群创造的价值都远高于其他省份。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对浙江省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118个产业集群的调查显示,“2015年浙江省产业集群共实现销售收入2.6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约30%”[16]。宁波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时期,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主动承担起紧密对接产业集群,有效服务与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使命。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产业集群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预测,并根据人才需求,采取合作办学、开设分校等方式建立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训基地”[17]。然而,按照浙江省的要求,当前宁波高等教育的主体结构、专业结构、办学模式空间结构与产业集群并不协调,还未能在有效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与产业集群相匹配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宁波全市高等院校共有16所,其中全日制本科院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并对100余家企业通过政府渠道发放了调查问卷。由于有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问卷回收率比较高,有效问卷达到75份。作者选择宁波市部分有代表性的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走访情况和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政产学研一体化,38.67%来自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其余的依靠企业自主研发或者从外部购买科研成果。75家被调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有科技项目合作的总共有63家。近三年政产学研的项目数分别为2.61个、2个、2.7个,占企业总的科技项目比例分别为12.63%、13.61%、12.85%。三年(2009/2010/2011)产学研一体化的投入金额数分别为144.90万元、69.45万元、101.97万元,占企业总的科技经费比例分别为10.52%、10.71%、10.78%。综上,在宁波,高等院校的科研效果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这与宁波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非常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