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超前,高水平大学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办学规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宁波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宁波高等教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基本构建了宁波高等教育的新格局,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是由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决定的。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甚至是较长过程,所以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也必须适度超前发展。高等教育“量”的发展,即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量变”要“适度超前”,但在某些方面“质变”也有“适度超前”的必要。要把握好“适度”和“超前”的辩证关系,高等教育既不能脱离经济水平的制约——“度”的问题,又不能局限于现有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失去发展的机遇——“前”的问题。所以,既要保证在一定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提高,又要努力优化现有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这里所说的“前”,也有个“度”的问题,即超前的“度”的问题。“适度超前”其实质也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握这个“前”的度。“稳步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规定,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质”的稳步发展,这里所谓的“质”既包含马丁·特罗理论中关于“质”的十个维度,也包含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稳步发展”主要是对这两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同时,确保高等教育必要的质量标准。
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宁波市计划单列政策,20世纪80年代,宁波经济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但同期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办学水平始终没跟上步伐。1997年只有3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所)和4所成人高校;全日制高校学生只有1.15万人,成人高校学生为1.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7.9%,落后于9.1%的全省水平和8.9%的全国水平。这与走在全国前列、发展充满活力的宁波经济不相适应。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宁波市借助于国家和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经过20年的努力,宁波高等教育已取得跨越式发展。宁波高等教育的规模通过高速发展,实现了扩张。2018年,全市共有高校15所,其中全日制本科高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另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归口宁波市教育局管理。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15.61万人,其中本科生9.68万人,高职高专生5.39万人;全日制研究生5416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3.97万人。全市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95人。全市高校固定资产总值136.53亿元,建筑面积563.8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图书资料(不含电子图书)1791.11万册。全市高校共有专任教师867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3752人,博士2568人,全职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人,加拿大院士1人。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B类27个,“十二五”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重中之重”学科3个,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43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36个,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市重点学科41个,市品牌专业17个、市特色专业45个。有宁波大学“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等16家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海天)学院等11个市试点特色学院,宁波旅游学院、宁波跨境电商学院等7个行业特色学院。[1]宁波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
宁波市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求,高校设置朝多层次多类型方向调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层次的结构态势。其中本科教育基础较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较快,2007年开始自主培养博士生;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被选为首批建设的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一。除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外,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新兴高等教育形式均有同步发展,成人高校和远程网络教育注册学生达8万人,基本构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截至2018年,15所在甬高等院校中,既有中央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也有市属高校;既有普通高校,又有成人高校;既有公办高校,又有民营机制办学的高校,还有中外合作高校;既有综合性高校,又有行业性、单科性高校;既能培养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也能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基本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宁波作为全省高教副中心的效应日益彰显。
2018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把高水平大学建设列入全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重点项目。宁波市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望历史,宁波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