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定位

一、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生存之本、办学的灵魂。1999年改制后的浙江万里学院办学经费从可依赖的政府拨款转为源于按教育成本收取的学费,投资主体改变,其深层次含义是学校要在高等教育的大市场中赢得发展的机会,必须有办学的高质量,要明确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办学特色。《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高等教育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改制之后的万里学院,由万里教育集团投资,这就意味着把市场机制引入办学中来,让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靠自己的实力生存发展。学院领导从办学伊始就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到学校来,就是要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市场机制已经把学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办学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如何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使规模、质量、效益协同提高;如何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学院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全额收费的学院,必须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改革,既要考虑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又要考虑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能把大批学生招进来,高质量地送出去。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浙江万里学院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

2006年浙江万里学院出台的《浙江万里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主题是“立足地方、强化内涵、注重特色”。浙江万里学院充分认识到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其发展必须立足于所在地的实际需要,故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宏观分析,是学校确立办学定位的一个前提。鉴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预计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5%,为浙江万里学院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在人才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前瞻性设定。在规划中,浙江万里学院计划到2010年初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浙江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示范基地,高校创业人才的培育中心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中心。这一目标定位,把学校限定在“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范围内,注重发挥学校体制的优势、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突出两个“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强调“争先”“一流”的内涵。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根据学生、地方、学校特点,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这些培养要素。学校的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启动研究生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教育。适时地启动研究生教育,可以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为地方服务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可带动本科教育,但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着眼,必须稳定规模,走内涵建设为主的路子。学科定位方面,浙江万里学院地处民营经济活跃、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宁波市,同时,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切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与之配套。这为万里学院学科专业的布点与优化提供了现实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布局等方面适时有效地予以调整和优化。该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构建文、法、理、工应用性学科体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校不可能以基础理论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数个学科群上有所作为;而在学科建设的内涵上,发展的方向也是应用性学科体系建设,也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的出口定位:扎根宁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宁波是副省级城市,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其经济社会具有开放性、临港型特点,民营经济活跃;浙江的经济总量、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居全国前列,其目标是在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浙江万里学院发轫、发展的基础在宁波、在浙江,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虽然学校招生已面向全国23个省市,但首先是为宁波、为浙江服务。

在市场经济概念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过硬的质量才是立足市场的保证,教育同样如此。万里学院在体制改革中清醒地认识到办学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因此,把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创新,并以此为万里学院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万里学院根据市场情况制定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把满足社会需要、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走向市场就业和走进社会做人的品格等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学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按照现代化、小型化、模块化的原则,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关系到学生培养规格和质量的主干课程建设,注重个性化培养,实行因材施教,提出了各专业多规格、多方向、模块化、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实行分层次教育,对某些必修的基础课程开出不同程度、不同学分的菜单式序列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对于相同课程,推行学生根据自己特点选择授课教师的选教制。此外,学院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行学生导师制,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技能、才干和交往能力。

学院设立课外学分制,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院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还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申请专利提供便利。学院每年举行以“弘扬科学务实精神,培育科技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连续出台,赋予了教育教学以崭新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