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

一、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由省级政府管理高等教育。但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同样重视高等教育,加大投入,积极有为地推进高等教育发展。1999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科教兴市大会,把教育、科技的优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并把其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2005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科教大会,提出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重大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一五”时期完善高等教育发展体制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市财政经费投入不断加大,1999年启动了大学园区(南区)建设工程,至2007年底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213.6万平方米,总投入达到52.2亿元,六所高校入驻园区。高教园区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环境,保障了宁波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2005年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以来,高等教育投入每年增加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从2018年起五年内,宁波市投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将不少于150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不少于5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大学等建设。

今天宁波高校的办学条件与1999年相比,无论是学校的建筑面积,还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率;几项重要的办学质量指标(如生均固定资产值、生均仪器设备值等)不降反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证了高校的办学质量;图书、实验设备等硬性教学条件建设得到加强,专项经费投入加大。如早在2005年底,全市高校占地面积7177535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686.28万册(不含电子音像资料),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6519.04万元,固定资产总值455755.6万元,[2]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图书馆藏书总量、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固定资产总值分别比1999年增长4.2倍、5.5倍、4.6倍、11.1倍和13.6倍,宁波高校在生均固定资产值、生均仪器设备值等重要办学质量指标均高于学生规模的增长,为宁波高等教育事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地保证了宁波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