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宗祠
宗祠(孙仲摄)
每个家族都建有宗祠。宗祠是一个家族的中心、标志和象征,体现宗法家国一体的特征,凝聚人心,具有权威意义,是家族神圣的殿堂和精神家园,从而形成了祠堂文化。宗祠最重要的是正本清源,认祖归宗,敬天法祖。在这里供奉着祖先牌位和祖先画像,是祖先灵魂的栖息地,也是瞻仰祖先德能和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每年的各种祭祀活动,如节庆、朝拜、迎神、清明、冬至祭祖都在宗祠进行。族群联系、议事、定规,处理家族大事,如婚、丧、寿、喜等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宗祠也是教化族人,进行礼制、家法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宗族族长为本族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人,代表最高权力权威处理内部事务,树优立榜,化解纠纷,处理矛盾。本族中凡有违反族规者,都在这里被当众教育、处罚,严重的被开除出本族。
宗祠是全村最宏大的建筑,巍峨壮观、气派高大、造型张扬,显示出神圣、庄严和权威。宗祠与古庙、古塔、古桥相映,形成传统的人文景观。宗祠一般是三进,也有两进的,大门一般有三个门,正大门上方挂匾,书写“×氏宗祠”。进入族祠,就是仪门。过了天井,就是正堂,正堂为家族议事之地。再往里,过了天井,就是寝堂,也称祖先堂,是先人神主安放之地。寝堂前设香案,供祭祀用。寝堂上方就是神龛,神龛上安放着先人的神主牌。这是个很神圣庄严的地方,除了祭祀活动,平时都要保持安静,不能惊动安寝的祖先,更不能在这里粗言秽语。
有的家族人口众多,除了总祠外,各房各支也都有自己的祠堂,称为房祠或支祠,但规模要小一些。这种情况在本县大的村落里一般都有,最典型的是白沙镇桥上村罗氏的祠堂群落,几乎一条街巷都是,大大小小的祠堂足有十来个。有的祠堂里还建有戏台,所以祠堂又是家族文化活动中心。
为了加强家族的管理,一般都会成立家族事务理事会,并专设人员,清扫宗祠,保持整洁,按时敬奉香火。为了保证管理的资金费用,大姓家族的祠堂一般有公产、公田以维持公用开支。宗祠往往是家族兴衰的标志。家族兴,宗祠则旺;家族衰,宗祠则破。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匾额挂在寝安堂的上方,望之俨然,敬仰之情使人油然而生。堂号的意义,在于区别姓氏、宗派,牢记祖先郡望,也就是根据地,告诫族人不忘源头根本。比如,“三槐堂”,说明祖先是从某某地方那三棵槐树下迁徙过来的;也有彰扬祖先功德的,如“忠直堂”“忠武堂”“理学世家”;或是牢记祖恩,弘扬孝道,如“追远堂”“报本堂”“世德堂”;意义在于敦宗睦族,教育后人,劝善惩恶等等,不一而足。
祠里除了挂堂号匾额,还可以挂功名匾、寿匾。这些匾额挂在中堂,走进族祠,一眼就可以看到,很是显赫。功名匾主要是彰显族人的科举成就,如状元、榜眼、探花或是进士、举人等;要是做了高官,如司马、刺史、布政、翰林还是尚书什么的,都可以挂匾;高寿且夫妇齐眉、德行好的或全家四代同堂的人也有资格挂匾,彰显福好命好,在于弘扬善行;总之,挂匾额就是光宗耀祖,彰显荣耀。有的家族名人众多,匾额也就多,堂内满是匾额(如枫江镇上陇洲村的刘氏宗祠),家声名望显得非同一般。挂匾具有榜样模范作用,教育族人见贤思齐,激励族人自强不息,向上崇善,奋发图强,努力进取。
宗祠内景,对称平衡,大气庄重
水南镇水北村夏侯宗祠,宽敞宏大
造型张扬、气概非凡的水南镇夏朗刘氏宗祠
白沙镇桥上村罗氏古宗祠群落
枫江镇上陇洲村刘氏宗祠门匾
族祠门额
枫江镇上陇洲村刘氏宗祠祖先堂神龛
白沙镇桥上村罗氏古宗祠群落
宗祠里众多的功名匾和堂号匾
金滩镇上南坑村萧氏族训
盘谷镇泥田周氏族堂号匾
盘谷镇下石濑村族祠堂号匾
金滩镇源溪坑村裴氏族祠功名匾
金滩镇源溪坑村裴氏族祠寿匾
黄桥镇黄桥孙氏祖先画
黄桥镇上栋村胡氏祖先画
黄桥镇螺陂村萧定基故里祖先画
盘谷镇谷村明朝名臣李邦华画像
枫江镇洲桥明朝名臣罗通画像
黄桥镇新村宋朝名臣胡梦昱画像
金滩镇上南坑村萧氏祖先画像
白沙镇赤岸陈氏祖先画像
(本栏图片孙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