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拜祈福

四、朝拜祈福

“朝拜”就是给菩萨做生日或给菩萨开光。抬菩萨上灵山寺庙求雨和消灾祈平安,这种活动又称“班香火”。

朝拜的时间没有绝对规定。一些村子“一年一小朝,三年一大朝”,也有的“三年一小朝,五年一大朝”。因为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钱财,所以要看收成的好坏来决定。朝拜的日期和所朝的神明各乡村也不一致。水东的槎滩、醪桥、双村等地,是农历二月二十一朝“地司神”。水西的金滩、东溪、谢家一带是三月初三朝“三福主”。福主就是许真君,也称“江西福主”,因治孽龙有功被尊为神明奉祀。福主有大福主、二福主和三福主。水南的上车、下车一带,是六月初六朝“二福主”。县城南门街和水南的沙田、盘谷的谷村、黄桥的湴塘、醪桥的槎滩等地,是七月初七朝“康王”。醪桥的路下、山头一带,则是十月朝“雷神”。

朝拜的规模也各有大小。小朝一般两三百人,十几把火铳,三、四套锣鼓,从村庄或庙里抬出几个菩萨牌位。大朝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1939年8月15日,水南的东堡朝拜,规模宏大。朝拜前一天,各村菩萨一律用四人抬的牙轿送上西华山,换上新袍,名为“加封”。第二日清晨迎菩萨下山游行,有彩旗400面,火铳200支,锣鼓70套(每套7人),菩萨、龙船70多件,1100多人上路。每到一村,火铳、爆竹齐鸣,千人朝拜,万人观看,十分热闹。当日家家大宴宾客。然后在水北徐家祠发“太平文书”七天七夜,保佑全堡户户吉祥、家家平安。

扛菩萨朝拜,人神共娱

颠轿娱神,朝拜的高潮(本栏图片孙仲摄)

丁江庙会。庙会也是一种敬神活动。丁江圩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圩内有座天王庙,祀奉托塔天王李靖。庙内有座古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县内外的乡亲、商人云集丁江,请三角班来庙里演戏数天,求李天王保佑地方风调雨顺、人民安康。三月初三是韩湘子挂清之日,人们以演戏来祈求天神不要刮风下雨,让韩湘子一路好走。庙会期间,在圩内举行商务交易和娱乐活动。天王庙里锣鼓喧天,人潮如涌,欢乐无比。市圩里,人头攒动,商品繁多,洋货土产,琳琅满目。场地上的江湖人,身怀绝技,舞枪弄棒,博得阵阵掌声;踩高跷蹦跳,行走如飞,让人惊叹;耍猴子扮鬼脸,逗得男女老少前翻后仰,笑得肚皮抽筋。相亲串朋会友,各诉衷情;少男少女眉目传情,借此山盟海誓,私订终身。更有各色风味小吃,诱得来往人群左盼右顾,忍不住买来细细品尝。

庙会时间为七天,有前三后四之说,即从农历三月初一早上开始至初七晚上结束。

农历六月初六日,也称“天中节”,吉水民间认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有“六月六日晒得鸡蛋熟”之说。为了消暑,便求助神灵除暑气保平安,举行庙会。把庙里的菩萨抬出来,请道士念唱经文,祈求风调雨顺、炎夏安康。有的地方则拜山神和土地,家家用筷子串两个米馃放在盘子里,到门前敬飨许愿。晚上,打着火把游山,用草纸折成三角形纸包,洒上鸡血,用篾竿穿插在果园、田垄、菜土中,保佑庄稼不被害虫咬伤,避免野兽践踏。家家用米、面粉做成辣椒、红薯、瓜果等形状的米馃,蒸煮后食用。还要翻箱倒柜晒衣服、被子,读书人翻晒书本。据说这天晒过的衣物、书本没有虫咬,不会霉烂。

朝拜有春拜、秋拜、祈雨拜和消灾拜,无论朝什么拜,形式大同小异,其实质都是求菩萨保佑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