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狩

猎狩

猎犬。一般多是副业或爱好,完全靠狩猎为生的人很少。水东地区山地多,森林茂密野物多。农闲时,三五人相约进山,白天围猎称“搜山”,晚上狩猎称“打围”。狩猎首先要有好猎狗和好铳。猎狗一般不用本地狗,多是从湖南攸县一带买来的良种猎狗。养猎犬时,要选头灵、眼明、耳尖,还要舌头上有红黑痣的小犬。

新买来的猎狗,先要到土地和司命娘娘牌位前礼敬一番,因为“司命娘娘不开口,老虎不背狗”,要不然猎狗会遭遇不测。此外,新捉回家的猫,主人要抓住它向猎狗作揖,希望它们和睦相处。新造房屋,要在大门左侧下方墙下砌个让狗自由进出的狗洞。为砌这个狗洞,主人要给泥匠一只鸡、一升米、一个红包。可见狗对猎人多么重要。猎狗进出的门洞称为“霸王门”。在饲养过程中,常给一些膻臊的生食动物内脏,平常带它到田野山边去嗅臊,不时捡石头丢进柴篷中,吁犬时入柴篷,锻炼它的猎趣。当犬长大,用兽皮包石头丢进柴篷,它能从柴篷中啣出来丢在人身边,猎犬就成熟了,不管白天黑夜,它会咬死山鸡、野兔麂子等物拖回来放在家门口。

猎铳。打猎用的铳要请造铳师傅精心打造。铳造成,造铳师要祝赞:开铳一千斤,走东,东打倒;走西,西打倒。猎铳又称为“神火”,猎人须办丰盛的神火酒及封红包酬谢造铳师傅。

狩猎方法。狩猎的方法多样,大体上有这几种方式:赶山(打围猎)、设陷阱熏涵洞、装弓放弩、放炸弹。这些捕猎方法因猎物不同而定。捕猎有个讲究,一要技术;二要工具;三要有物可捕,三者缺一不可。

赶山围猎。一般要有六个人,三根至四根猎铳,四只至五只狗,两人赶山。赶山时,先由“行下部”的法师选定呈布袋形的山谷,念一道封山咒,不让猎物逃脱。派专人带狗到江边的洲篷或撮箕口的山坑,守住野兽出入的兽道,称“蹲口”。然后指挥猎犬翻山越岭到柴篷里去追寻野物,将猎物赶出,叫“抄山”。然后分兵把口,铳响兽倒,无一漏网。这种猎法能获取各种飞禽走兽。

赶山围猎获得的猎物分配例规是:打头铳的得头加一条后腿,颈部至前胸第三根肋骨处劈下一片,剩下的按人头平均分配,猎狗也分一份。

设陷阱。这是古老简单的捕猎方法,在山区人较少的地方适用。陷阱有大有小。选择常有野兽出没的地方,在狭窄的路口,挖一个大坑。阱深1米,中宽1.2米,口子宽0.4米;小阱深0.8米,中宽1米,口宽0.3米。阱挖好了,大阱面上,撧指头粗的柴枝隔三指宽搁好,搁两头的长度只插入土各0.03米,搁好后用大的树叶或耐湿纸盖好,撒上松土,放些草屑方可。小阱形状同大阱一样,不过柴枝就只要筷子粗,隔两指搁一根,盖叶撒土。可每天或隔天看一次,遇有兽入阱可打死或套索取出即可。不猎时用石板盖好。

熏涵洞。一般在冬天,特别是下雪天。夜里野物出来寻吃,从洞里走出,吃饱了回洞休息。这样,它在雪地上留有脚印。当看到脚印已进洞口,再看四周还有没有出口。情况看准了就采取措施,先把出口用柴草堵紧,打桩挡住,再到进口打两至三个桩头,让野物挤不出来即可。就用谷糠掺辣椒点火,在口前用扇子扇烟火进洞。敏感的野物熏到烟,很快就会从两头出来。这时你可将准备好的铁钩,把它钩住或继续熏昏取出。钻洞的野物多是獾狗、猪板、豪猪等。

装弓。弓有篾弓、中弓、竹弓、弩箭。装弓也是在冬天进行。选择装弓地点是在山边、涧旁,上下坡有高度差的险要地段。根据弓的大小打窝也不同。如篾弓制作:取根0.4米长、0.05米宽的竹筒,先打通,后边留个节,节内凿个边眼,斗三皮二指宽的篾片,络一根0.5米长的交叉黄麻绳,0.5米长的苧麻绳,黄麻绳和苧麻绳中间倒扣起来。苧麻绳上头卡粒0.02米长、宽0.01米的篾卡,苧麻绳下端套只小指精0.03米的空竹索子。另取竹梢0.2米长,围径0.16米宽的竹筒子,削去三分之一的竹皮,在竹节内钻两上眼,中间穿一根活竹片,在竹片离上端0.02米处削个卡子,把消心串起来,就成了一个自由活动的消信。拿篾弓打弯,将绳索从竹筒套出反挂出来,到选择捕兽地点,打个深0.18米、圆0.3米的窝子,先装消信,后挂篾弓,把篾卡装在消信上,打开反挂的绳索,然后在消信上搁好柴枝,铺好叶片,摊开绳索,撒上原地挖出的土抹平。边沿放根小挡棍,随后斫柴将篾弓藏好即可。这篾弓只能捕些小野物。中弓:取一根1.5米长大拇指精圆的杞柴条,上端留个小杈,络一根0.5米的苧麻绳,上段一股,下段分开配个环,把上端倒过来就成了一个圈套,圈套顶上撧根0.04米长的硬柴枝穿入中间,再做块巴掌大的篾折,到确定的地点打个0.2米深的窝,取一根0.5米长的湿柴枝,扭转中间弯成个弓,插入弓的一边,放好篾折,将柴枝穿入弯弓,拿出套索,摊在篾折上,撒土覆盖篾折抹平,离土一寸的地方,放根中指精的挡棍即可。这中弓能装獐麂及50斤以下的野猪。竹弓:取一根5.5米长手臂精向阳背风的中年竹子,先与装弓地点量好距离,在竹兜处挖个0.8米深的洞,将竹兜插入洞中,选点、打窝、绳套(绳比中弓粗三倍)、放篾折及装法与中弓相同。

装弩。弩就是古代战场上的弓箭。射箭要用手去拉开弓,才能发射箭。而弩则用炒熟的竹钉与地面弯弓设个机关,装弩时,要有两截三寸长拇指粗的小竹管,每截竹管内藏只三角形的箭头。箭头上涂上毒药。装弩时,选好地点,对准机关,定好高度,把箭杆与箭头对准顶在弦上,掩蔽场面。此法只能傍晚放,清晨收。弩捕捉的多是老虎、豺狼、山羊、野牛等大型动物。弩是一种危险的捕猎方法。装弩前要写字牌告示:此处早晚有豺狼虎豹出没,现已放弩,请诸君早晚不要在此路过,特此告示。即或出了告示,还要预防万一,在弩前后各五米处挂好人线,防备危险。

炸兽。炸兽就是包炸弹,取黄硝、火药,入锅铁放瓦子角等掺和拌匀,用油纸双层包成大小椭圆形状,小的像李子,大的像鸡蛋。小的炸小兽,大的炸大兽。无论小兽还是大兽,都是食肉野兽。炸小兽要到田野山旁,寻找常有野物活动的场地,把炸弹抹上猪油,放时用树叶托上放好。大炸弹是猎老虎、野猪,要分别投放。老虎有周期性在山梁上游走,半月或每月一次,它来时会按地形距离抓上爪挂。看好迹象,掌握时机,将炸弹抹上猪油或者用猪肚片包好,吊在有爪挂旁的树枝上。炸野猪的炸弹,则用鱿鱼或鲜鱼(去杂)包好,用针线缝紧,投放到有野猪活动的地方。无论放大弹还是小弹,都要晚上放早晨收,以免发生危险。

狩猎的人为什么想办法捕获各种野兽呢?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野兽多了会伤人害物,如虎狼会食人吃牲畜,豪猪、野猪会糟蹋农作物;二是家里穷,想猎取自食或卖钱来补贴家庭生活。

附:

圈 套

1997年,我在一个山村蹲点。到那里的第一天,就碰上了一个难逢难遇的机会,随两个老猎人上山捕猎,目睹了他们装套的全过程,因而知道了什么是“陷阱”和“圈套”。

那里地处深山,方圆上百里都是茂密的森林。林间栖息着各种飞禽走兽,虎狼自然是早就绝迹了,但一些大的野物如野牛、野猪、野羊、麂子还是经常能猎到。

尽管政府发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禁令,地方基层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当地猎户的火铳、弓弩等猎具收缴了,进行生态宣传,并对一些顽劣的猎户进行了处罚,但是这不过是一阵风。由于利益的驱使,捕杀野物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得到遏制。

几乎所有的山里人,没有几个不会玩这种古老的捕猎游戏,那就是设陷阱和下套。这种传统的猎捕手法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很多工具,有一把柴刀和一根绳索就够了。大多是因陋就简,随地取材。猎人们首先要掌握猎捕对象的特征,熟悉它们的活动规律和行动路线。什么季节什么野物吃什么食物,从哪里过,到哪里去,待这一切摸清楚了,就确定下套的地点。

两个老猎人对我心存戒意,背着我私下上了山,我追出几里路才赶上了他们。他们说山上的路如何如何难走,柴茅如何如何的丛深,荆棘如何如何的锐利。但是我对此却有着犹如进入神秘王国探秘般的好奇,执意要去。他们见没法摆脱,又碍着我是县里来蹲点的,谢不过面子,只好让我跟着。

我们果真是穿过了丛深的柴茅和荆棘,不顾被划伤的疼痛,翻过几道山,攀上了一块陡峭的石壁上。说是石壁,却长着一片竹林。当时已是开始进入冬季,但竹林里的冬笋还没有长出,没有可吃的东西。猎人们决定在此下套。我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猎人说有几只野猪常在此出没。这竹林下方有一片栗子林,这个季节,野猪没东西可吃,常穿过这里,到山下那片栗子林中,找落叶下面的栗子吃,而此处,是必经之路。他们扒开枯叶,果然就可以看到野物们留下的足迹。

他们凭着经验,分辨出前后脚,并很准确地计算好脚步的行程,然后开始挖洞。所谓的洞,不过是能容下腿的大小,这就是“陷阱”。洞挖好了,就将绳子打个活结,绳结的收缩极其灵敏。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下套。先在小洞中用树枝设置机关,再将绳套布设于洞的周沿,然后把绳子隐藏好,铺上松土和树叶。尽其心机地伪装好,不让看出半点破绽,这就是“圈套”。

“陷阱”和“圈套”布置好了,将就近的一根竹子弯下,用绳子的另一端收紧,这样就积蓄了能量。一脚踩落下去,触动了陷阱里的机关,绳结滑落,竹竿立刻产生强劲的弹力,迅速将绳子提起。圈套急剧收缩,就将不慎“失足”的腿勒紧,把野物吊起来。如此精心设置好了后,再次检查周围是否真实自然,有无引起可疑的痕迹。再天衣无缝地设一些障碍,单等野物进入埋伏圈。这时候,竹林里静悄悄的,一阵清风吹过,“沙沙沙”地响起一片细碎的轻声细语,飘飘摇摇地又落下几片竹叶。山下的栗子香了,啊,多么美的世界!然而,又有谁知道这美丽的风景里潜伏险恶,暗藏杀机!

不要以为野物们是这么好对付的,其实它们的精灵程度远比人类更卓绝。生存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随时都有性命危险,丧失了警觉,就丧失了生命。在与人类的长期较量中,提心吊胆的日子使得它们变得极其机敏,尤其是那些上过当的,甚至有过死里逃生经历的,对周围有着百倍的警惕,行动非常谨慎,不轻易上当。它们的嗅觉里或是眼神里只要发现一丝疑窦,就立即绕道遁逃。

可是猎人毕竟更狡猾。他们使用疑兵之计,布下迷魂阵,把安全的地方反而布置得鬼鬼祟祟,疑云重重,迫使野物做出错误的选择,进入险途。野物们为了安全,大多结成群伙。一只在前面探路,没发现问题,后面的则顺利通过;一有情况,立即报警,所有的大小成员迅速地回头逃窜。那只不幸踩进圈套的野物,立即被竹竿吊起,轻的便悬了空;重的吊不起来,便挣扎。可是越拉,套就越紧,很难逃命。只好一个劲地嚎叫,乱拱乱咬,就是不知道去咬绳索。同伴们怀着恐惧、悲哀而又无奈的心情眼睁睁地看着它去赴死难,一起发出悲壮的嚎叫,然后就逃得远远的。一两天后,精疲力竭了,被套的腿血淋淋的,甚至露出了白骨,加上又急又累,终于气绝而死。

这时,猎人就来搜山了。一看套上了一头大野物,当然是喜不自胜。如果还活着,就砍死后把套松了,扛下山去。其实,野物们的命运也是各不一样的。遇到了这种情况,有的气短,又气又急,无法逃掉,很快就死。也有靠力量和毅力死里逃生的。聪明的就咬断绳子逃掉;力气猛的,把竹竿拔出,甚至拖着竹子走了。有的伤势过重,体力衰竭,半途死去,肉体腐烂,最后成为一堆白骨。

也有被套的猎物,没及时搜山,被别人碰上,白捡个便宜。极少数幸运逃脱的野物丧魂落魄地藏到深山里最隐秘的、无人知晓的地方,躲起来养伤。经过这场生死劫,刻骨铭心,从此之后,一生都不敢轻易到这一带来了。

猎人下套,其实不止一处。即使是在一处,也要间歇一段时间。如果在一个地方套到过野物,那就最少要隔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因为猎物会留有下很浓的气味,老远就能嗅出,会立即远离这个死亡地带。人狡猾,野物们也不傻,双方都有在较劲,斗智斗勇。其实,人胜算的时候更少。野物们在长期与人的较量中变得更聪明、更机警,更善于保护自己。

怎奈,人实在是太强大、太厉害了。下套、火铳、弓弩、猎犬这些传统的工具,还不足以置他们灭绝的死地。现在,人又有了现代化的猎捕工具——电网。我想,即使野物们进化到使用电器时,人必定又有了更厉害的武器,总是搞不过人。

在我蹲点的那个地方,邻村有人贴了一则通告,警告村民不要到某座山去。原来是有人买了一套高压电网,把整座山都围了起来了。这样一来,猎捕的范围更大、更广,野物们已是无处可逃。天一干旱,总得下山找水喝,上山下山,必定触网。那真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网在家中控制,可将电压增加到三千多伏,装有报警器。一旦触网,铃声大作,不分白天黑夜,只消去捡就是。有一次,刚电到一头三百多斤的野猪,一家子正在泡浸刮毛。警报响了,有猎物触网了,于是又捡了一头。

……

——青衫《圈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