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邪压惊
信神,自然也就信鬼。乡村中遇有不顺遂的事,尤其是病痛,认为是受了惊吓,有邪神恶鬼在作怪。既是邪神恶鬼作祟,那就要驱邪压惊。具体的做法有喊魂、收魂、推惊、端米筛、出传票等。驱邪压惊,可以起到一定的精神抚慰或精神暗示的作用,仿佛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暗中支配人的意志。冥冥中,有时候疾病居然好了。
喊魂。若是有人在野外受到惊吓生病,而又总未见好,有可能是丢了魂,需要把魂喊回来。喊魂多用于小孩,做法是:在夜间八九点钟后,由一个女人对水缸或揭开后锅对里面大声喊。如是在远方丢了魂,则应将衣裳在甑里蒸过后,撑在天门里喊:
×仔——
水神爷爷带你回来睡,米谷神带你回来睡,
司命公带你回来睡,高山高岭回来睡,
过江过河回来睡,过缺过圳回来睡,
屋前屋后回来睡,猪吓哩狗吓哩回来睡,
回来哩么?把还胆胆你,
没有吓你,好好睡
……
每喊唤一声,另一人答曰:回来哩!被吓的人,经过这么一喊,安静下来,慢慢进入梦乡。喊魂要连喊三个晚上才会灵验。
还有一种“喊魂”,称为“提篮仔”。若是久病不愈,认定是丢了魂,必须到病人起病当天去过的方向为他把魂喊回来。具体做法是用油煎一个大饼和一条小鱼,煮一个鸡蛋和一块肉,用盘子装好,带上一壶酒、香、烛、鞭炮和纸钱等,与另两个人(多是自己家中的女人)用篮子提着,并带着病人穿过的衣服和一个小渔网。在天色断黑后,到村边上相关的方向,点着香烛鞭炮,洒上祭酒,提起篮子供品向前后左右供向。供向完了,饼、鱼、肉分发给过路的人吃,越是有人抢着吃,病就会好得越快,若是没有来人,三个女人就分着吃了。与此同时,用渔网向前方捞三下,随即往病人的衣服里放,表示魂捞到了。捞完了,转身就往回走,边走边喊:“×仔——回家啊!×仔——回家啊!……”跟在后面的女人要随声答应:“×仔回来了!×仔回来了!……”就这样一路的喊,喊到家门口时,屋里的人也要随声答应“×仔回来了!×仔回来了!……”一直喊到病人身边,同时给病人穿上渔网里的那件衣裳,边穿边轻声说:“×仔回来了!×仔回来了!”待衣服穿好了,众人齐声说:“三百岁!”喊魂这才算是结束了。
有的地方则是到社官庙前敬社官菩萨,求社官菩萨保佑病人早日痊愈。若是连喊几个晚上再不好,那就要用别的办法。
推惊。推惊多用于小孩。小孩白天受到惊吓,丢了魂。魂不附体,夜里就睡不好觉,心怦怦跳,啼哭不止,得请人推惊进行安抚。一般请花仙或懂行的女人。黄昏过后,夜色降临,推惊的人装满一小杯米,用手帕盖上扎紧,倒拿着,在孩子的额上亲三口,每亲一口,就向外吐一口唾沫,每吐一口唾沫都要轻轻地说上一声“呸却”,然后,将杯米从孩子的头上到足下,反反复复地转来转去,一边转,一边轻声念咒语曰:
大小仙人米中出,大厅小厅米中出,
大门小门米中出,坑坑洼洼米中出,
巷头巷尾米中出,风调雨顺米中出,
牛栏种子米中出,鸡犬猫儿米中出,
大车小车米中出,大树小树米中出,
大路小道米中出,大人小人米中出,
房前屋后米中出,远远近近米中出,
高高低低米中出,山脚水边米中出。
……
最后连念三遍:
三十六惊,惊惊米中出。
三十六惊,惊惊米中出。
……
也有这样念的:
高山高岭米谷神,远远近近米谷神,
过桥过圳米谷神,马路边上米谷神,
屋前屋后米谷神,送回家中米谷神。
……
反复念数遍后,小儿停止啼哭,镇静下来,渐渐入眠。然后将杯子打开,察看杯中米粒情势,判定是在何方受了惊吓,便将其中数粒米放入口中嚼碎后,黏于小儿额前的眉心,并连声说:把还胆胆你,把还胆胆你。再在孩子额上亲三口,吐三口唾沫,连叫三声“呸却!”就算推完了惊。这杯米将手帕扎好,扎在孩子手弯里,三天后,放到锅里一同煮。饭熟后,首先盛一碗斋饭,点着香烛敬神、敬天地。推惊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三个晚上,方能安神止恐。所谓米谷神,就是保护神,米谷能镇邪。
出传票。孩子啼哭连续闹夜不肯入睡,也有一种办法,就是出传票,也就是传单。请先生为孩子出七七四十九张“传票”。传票用红纸,上头写“传票”二字,不写地址、时间和姓名,只写着: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一念,
一觉睡到大天光。
也有这样写的:
天黄地绿,小儿夜哭。
君子念念,安眠善宿。
传票要贴到附近的各个村落及街头巷尾。路人看见,不自觉地念一遍,孩子就不再闹夜了。
念“鸡笼壳”。若是小儿经常遗尿,每晚睡前为其念顺口溜,可以治遗尿症:
鸡笼壳,鸭笼壳,
有屎有尿日上屙。
夜里藏,藏到日头旺,
带携鸡婆鸭婆做干娘。
避邪。婴幼儿外出做客或就医,身穿网衣(无网衣者用渔网代之),装兜生米、火柴和小圆镜,鼻梁上抹点灶黑灰,即可避邪消灾。
收魂。收魂,也叫拜文书或打铜锣,多用于大人。人有“三魂七魄”,若患了病,认为是魂魄丢失了。要是病人多日不愈,病情严重,就得请先生占卦。占卦后,说病人的魂魄丢在某处,家人就得为病人到某处去收魂。
收魂时,要请来五、六个道士和两个扛菩萨的人,用轿子将菩萨从庙里请到家里,道士念过一遍经文后领着一个敲着大锣的人开道,两个人扛着菩萨紧跟,后面一个人担着祭品和纸钱。祭品有肉、鱼、禽、蛋、米馃,纸钱里还有衣、袜、鞋、帽、金锭等。一行人来到病人丢魂的地方,敬祭品,烧纸钱。道士念经文,烧文书后,做个捧魂的姿势往菩萨怀里送。仍是铜锣开道往回走。到了家里,将轿子放在厅中,将菩萨捧到病人床前,又由道士念经文,烧文书。
下午,床上的病人就要偷偷地转移,由道士用稻草扎一个芒草人,穿着病人的衣、袜、鞋等躺在病人的床上。仍由那五、六个道士轮番念经文,烧文书。最后,由一个道士驮着芒草人向外走,仍是铜锣开道,扛着菩萨跟上,道士咿咿呜呜地跟,象征着送葬。后头同样有一个人担着祭品和纸钱,来到水边。前头的道士将芒草人放下,陪着纸钱焚烧,边烧边念经文,烧文书,最后敬上祭品,点响鞭炮,几个道士同时喊:
大水茫茫,送到火场。
众仙骑马,各走别方。
天神归天,地神归地。
神水落地,相生回避。
那个芒草人,就是替死鬼,也算是交还了病人的魂。
收魂后,东家扛出一大桶粥,放到大厅中供大家喝,看热闹的人也可以喝,这叫打铜锣喝粥。
端米筛。端米筛又叫遣白虎,也叫打铜锣。端米筛只须请一个道士两个帮手即可。家仙台上点香火蜡烛,摆放三碗米馃。道士穿法衣戴法帽,在家仙台前跪拜念经文。道士左边的人左手拿团箕,团箕的反面贴着一只白虎,右手拿着一根木棒。道士右边的人双手端米筛,米筛里放些纸钱及“金锭”“银锭”等。当道士念完经文,烧了文书,就领着左右两个帮手来到病人床前,将手中的拂尘对着病人挥来挥去,然后大喝一声“打白虎!”拿团箕的人就边敲着团箕上的白虎,边向外跑,道士随后就追,口中不断地喊“遣白虎,遣白虎……”端米筛的人紧紧跟上。追到塘边或溪边,道士将白虎撕下,念经文,将白虎与米筛里的纸钱一同烧了,并将手中的那碗水喷在地上,高声唱:
大水茫茫,送到火场。
众仙骑马,各走远方。
天神归天,地神归地,相生回避。
白虎已遣除,法事也结束了。
扇风。手足瘫痪或嘴歪眼斜,认为是中了邪风,必请人扇风。扇风要请一个道士和六个老妇人。在门前的场地上摊开一铺晒簟,晒簟中央放着一张小桌。小桌上放一斗米和三碗米馃、三个鸡蛋。米里放着道士用的一把法尺和一块铜镜,点着香烟、蜡烛。病人安置在小桌旁。晒簟的左边放着一辆风车,右边放一把斡纱的斡车,并要两个摇风车的女人。晒簟的四角站着四个妇人,每人手中都要拿着一把大莆扇和一枝小枫树枝。那六个妇人的身边地上都放有一碗米馃和一个熟鸡蛋。
道士在小桌前开始作法请神,跪拜念文书。道士念完经文,烧完文书,开始扇风。女人就拼命摇风车摇斡车,拿莆扇的四个女人就围着病人转着扇,口里不住地高声喊:
东北风,西北风,
妖气古怪风;
圈圈风,节节风,
他把风还你,
你把全手全脚还他。
……
四个女人反复地喊。这时候道士先从碗里拿一个米馃在病人身上转来转去,这叫去风。接着又从米斗里拿着铜镜在病人身上照来照去,叫照妖。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对着病人剪三下,叫剪风。剪完三下后,将剪刀往地上一甩,高声喊道:“神剪落地,万病安宁!”这时候,病人要赶快抱走,风车、斡车随之推倒。
六个妇人忙将地上的米馃和鸡蛋往自己兜里倒,小桌上的供品统统归道士所有。
驱煞。驱煞也叫驱邪。若突然发病,可能是遇上了煞气。赶快捉一只大红公鸡,对着病人将鸡顶冠刺破,在病人眉心从下往上迅速一擦,并大声说“雄鸡抵挡!”再在病人的肚脐上也是从下往上擦,然后在病人两掌心(男左女右分先后)各擦一下。每擦一下,都要大声说“雄鸡抵挡!”这叫“扎鸡冠花”。病情严重的,得用一只大缽或瓮(破损了的也可)在病人跟前,高高地举起用力往地上一甩,随着“嘭”的一声,大叫一声“呸却”!然后再给病人扎“鸡冠花”。这样就驱邪了,病也就会好。
躲“摆子”。“摆子”即疟疾。打摆子认为是鬼邪作祟。病人发作时,鼻孔塞上黄荆叶,家里人点燃草火把,让病人跨过火把,从家后门“赶”出。“赶出”后不能遇上旁人,要躲起来,待症状消失后,方能回家。
打“生产鬼”。遇有孕产妇出血或肚子疼痛发作,神志不清,牙关紧闭时,就认为是“生产鬼”在作怪,需要驱逐生产鬼。打“生产鬼”具体做法:让病人端坐禾桶中,用渔网罩住,头发用布带扎紧,悬挂于厅堂楼幅上,周围撒上生米。病人牙关紧密时,用菜刀撬开。大门口挂上明镜、米筛之类,并派人用大刀、梭镖、鸟铳把住,不准生人进入。有的还对天鸣铳,杀气腾腾。一通法事之后,生产鬼算是被驱除了,但更多的是孕、产妇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而死于非命。
茧卜。茧卜是一种择吉预测,流传在黄桥一带。茧卜不是像古人用蓍草、龟板占卜那样用茧占卜,而是用米面做成的茧形食品来占卜,类似除夕夜吃“铜钱饺子”习俗。南方以米粉代面,在上元(正月十五)晚上,做成“茧”,外形如蚕茧一般,中间裹入写有心愿、吉利话、祝福语的纸条,用来占卜自身的前途和一年的祝福。谁吃到了,那就是预示着好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