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班趣闻

三角班趣闻

两边都不是。民国时期,乡公所派公丁抓丁逼税,设法敲诈勒索,对戏班也不放过,经常对班主和主要演员进行“绑架”,名义上是“捉赌”,实际是敲竹杠。当时乡间要演一场戏,看戏的人心惶惶,演戏的提心吊胆,生怕公丁突然出现,砸烂油锅拱倒灶。

1948年春天,庐陵县龙盘乡洲源村一个开明绅士,想了个法子,请了午冈半班来演戏,把戏台搭在村子的后龙山桐树坪上。这块坪地是小陂(属吉水)、洲源(属庐陵)两村的分界地,也是庐陵、吉水两县的分界地。

大戏开始第二天,庐陵龙盘乡派公丁来捉赌,那位绅士对公丁说:“是那边(吉水)唱戏,不关我们的事”,公丁无奈,只好溜走。

过几天,吉水县的黄桥乡也派公丁来捉赌,那位绅士同样对他们说:“是那边(庐陵)唱戏,不必劳驾。”公丁对非管辖区不敢擅自妄为,无可奈何。

又过了几天,黄桥乡的公丁找到那位绅士,劈头就问:“今天是哪里唱戏?”那位绅士不慌不忙地答道:“对不起,今天两边都不是,是桐坪乡唱戏。”说着,只见一个穿长衫的闪出来恭恭敬敬地对公丁说:“今天由桐坪乡弟子萧某点场,借贵地一乐。有事请到敝处洽谈。”黄桥乡公丁哪有权管庐陵县桐坪乡的事,不敢追问。其实,哪里是什么桐坪乡包场,不过是那位绅士早已料到这一着,玩弄他们罢了。就这样,大戏安全地演出,闹了半个多月,创造了小村子演出时间最长的历史纪录。

菩萨吃面。1945年8月,刚走过日本,社会动荡,兵荒马乱,人心不安,老百姓无心思看戏娱乐。红极一时的木脑壳班子也生意冷落。老顾主谷村也不来请戏了。无奈之下,木脑壳亲自出马,带一个跟班,跑到谷村对村上的头人说:“贵村昨天有三个胡须老者,一个白脸,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到我这里请戏,说要演半个月戏。谈妥之后,我还请他们到水沟前吃了一碗面。明天就要开始了,你们怎么还没一点动响呢?”

谁到请戏?村上的头人斯文前辈莫名其妙。有人偷偷到大尉太保庙一看,三个菩萨嘴角上残留面条渣。马上回来向族长报告,族长吓得目瞪口呆:“啊,原来是菩萨显灵要看戏呀!”立即答应请木脑壳班子大演半个月戏。其实,菩萨哪会去请戏吃面,原来这面条是戏班派人偷偷糊上去的。

吃芋头的。人们往往把嗓子不好的演员称之为“吃芋头的”。为什么这样称号呢?是有它的来由的。传说有一个班社,演技很差,特别是几个演小丑的和花脸的嗓子沙哑,不中听。有一次,这个班子来到水东塔檐下演戏,村上因为他们的戏演得很差,招待不周,餐餐是淡饭素菜。演员吃得不是味道,总想法来报复一下,于是他们在晚上登台时,就来一段自己排练的台词,讥讽吃得不好。那天正好演《群英会》,小生与老生在台上对白:

小生:水东塔檐下,

老生:九姓十八家。

小生:早上吃芋头,

老生:晚上吃北瓜,

小生:小的实在吃不下,

老生:老夫咬牙叉几叉。

这时,台下观众听出了名堂,其中有一人对大家说“听到么,这是戏子在骂我们。”几个观众听这么一说,火来了,异口同声对台上喊“打他妈的!”所有观众跟着起哄,大叫“打,打,打!”就在这时候,一阵“急急风”的锣鼓声,一位手持长矛的英武少年从后台出来,在台上连翻了两个跟斗,上前一个亮相,抄着沙哑的嗓音,大喝一声:“叱,叱,叱——本帅在堂,谁吔敢打!”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台下刚才提醒大家的那个人,又说:“别看他那么神气,就他鸭公嗓子,只配吃芋头。”从此以后,这句话就传开了,人们都把嗓子差的演员称为“吃芋头”。

把胡子抬出。一个演关公的,喝醉了酒,忘记带关刀上场。敌将冲过来,“关公”欲与他交战,一出手,发现手中没有兵器,怎么办?只见那“关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摆手,大叫:“来呀,且住。”敌将以为是一个什么计,后退了一步,倒施兵器,环顾左右。这时“关公”又叫:“小的们,把我的兵器抬来!”一阵“打打打噔”的鼓点中,两个小兵把大刀抬出来,往上一抛,“关公”用脚勾起,抡起大刀,与敌将交起战来,杀到好处,台下掌声不绝。

一个演“须生”的,以为这是一绝,而实是出于随机应变,认为在失误时很值得借鉴。隔日,正逢他演“徐策跑城”,正当他摆头晃脑甩胡子时,发现自己忘了带胡子。他也依法炮制“关公”那套,大叫:“小的们,把我的胡子抬出来。”这一叫把观众弄得啼笑皆非,人人惊诧:“天呀,胡子怎么抬得的?”

一屋两县。本县刚简乡(西沙)茶坑村长路坪有栋房子,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左边这家住着王发仁,做泥工,是吉水县人。右边这家家长叫曹花子,是吉安县桐坪乡王家寨人,作田耕地。王发仁是茶坑村人,1934年,他娶了邻村——吉安县桐坪王家寨一个寡妇做妻子。寡妇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婚后,王发仁妻子把这个小男孩带到茶坑村来抚养,并取名为曹花子。春来冬去,年复一年,小孩随着养父亲母长大成人,村里很多人不知内情,以为他是本村人。他自己也利用这种特殊身份,避免国民党抓丁拉夫。当时国民党吉水县刚简乡公所把他抓了丁,后来经过盘问证实他不是吉水人,把他放了,庐陵县来抓壮丁,因为他确实住在吉水,又能蒙混过关。这样一直住到解放后,才回到吉安县桐坪乡王家寨去落户。

抗日战争时期,三角班经常在这两家的门口搭台演戏,班子人员就在这两户人家家里住。倘若吉水县公差来捉,“戏子”就往右边跑,说他们是吉安县的班子,吉水县管不着。假若吉安县的公差来抓人,“戏子”就往左边靠,说他们是吉水县,不关吉安的事。水西一带的三角班巧妙地利用这种微妙的特殊人家,避开国民党的抓赌、抓丁、抓“戏子”等种种压迫,进行戏剧演出活动。

七十只礼帽和三十六只火笼。邓觐周师傅的嗓子好,周金生师傅的动作好,何以见得?有这样两件事可以说明。有一次,在八都洋田,觐周班子与湖南茶陵蛤蟆仔班子打串台。那晚演《蔡鸣凤》下本,觐周师傅一出台,嗓子一拉,悠扬圆润,委婉动听,吐字清楚,声情融合,经久不喑,不用喇叭,几里路外都听得到。台下掌声连天,看戏的绅士无不仰天大笑,笑得高兴,忘记了头上戴的礼帽,不小心纷纷掉下,一数共掉下72只。这就是所谓觐周师傅一声唱,唱掉了72只礼帽。

金生师傅临时扮演剧中的老贼魏打算。由于他的功底厚,技巧高,出台一阵矮子步登上楼梯,然后悬双脚踏空一个跟斗翻下来,平稳地落在地上。他这一落不打紧,可吓坏了看戏的老太婆,个个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手一松,忘记了手里提着的火笼,纷纷跌落在地,打个粉碎,一数打烂了36只,这就是“金生师傅一个跟斗打烂36只火笼”。

三百银子难买艺伶一笑。福兴堂欧阳庆臣(木脑壳)班主义女罗月兰从小跟随义父演戏。她聪明伶俐,美丽漂亮,年方16,登场主演,嗓音优美,技艺高超,每场戏演下来,不知多少人为她喝彩,不知多少风流男子为她的美貌所倾倒。罗月兰具有戏德,以卖艺不卖身为信条。在吉安演出时,有一个阔少,出了300大洋,请她上馆子,打茶诨。罗月兰虽被迫而去,但是,宴席上她坐在那里,紧锁双眉,滴酒不尝。

有一次在八都演戏,住歧乡一个少爷看了她的演出,被迷住了。为了接近她,这位少爷丢掉学堂不上,拜欧阳庆臣为师学演戏。但是这位少爷缺乏演戏的天才,生、旦、净、末、丑一个行当都演不成,没法,只好跟琴师学拉琴。跟了3年,为罗月兰背了3年行头。罗月兰见他心诚意笃,真心实意爱上了这位少爷。结婚后,离开剧团,在乡下生活,一直到解放前夕。解放后,那位少爷死了,便转嫁到峡江。

“戏”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没有稗草,有通向天堂的天梯。王母娘娘举行盛大的蟠桃会,仙女们唱歌跳舞,非常热闹,十分好看。人间的农人莳田以后,因为田里没有杂草不需要耘田闲着无事,男女老少顺着天梯,涌到王母娘娘蟠桃会上去看“戏”。天上突然发现这么多人上来看“戏”,容纳不下,而且秩序很乱。王母娘娘派琵琶仙劝人们下来。琵琶仙子问人们“你们怎么不回去干活?”“我们莳田完了无事干”,人们回答。“怎么不去扯草?”“没草。”“有草,你们下去看吧”。人们下来一看,果然田野长满了稗草。原来王母娘娘为了不使人们干扰她的蟠桃会,暗中派百草仙子偷偷向人间散了一把稗子。从此,人间田里到处长着稗草。但是人们耘了田,扯了稗草,闲时仍然涌到天上去看“戏”。王母娘娘没办法,只得撤掉天梯。人们不能上天看戏,只好自己演戏娱乐,正好织女偷着下凡来了,人们就向织女学歌舞,学了以后,就在人间开始演戏。从此,人间就有戏了。

《七块柴》是花鼓班传统小戏,也是三角班的启蒙节目和开台戏。凡唱三角班者均要先学唱《七块柴》,从中掌握三角班演唱的一些基本功。《七块柴》在三角班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特将这个剧本编录于此。

七块柴

人物:

胡花子(丑角)

干妹子(旦角)

胡花子:小子名叫胡花子,人人说我胡花子会玩花鼓。我花鼓倒不会玩,鼓花我一天玩得七八套。前几年我到凤阳,看到凤阳人玩花鼓有两个人:一个花鼓佬子,一个花鼓婆子。花鼓佬子手里拿着肚子,啊,不是,是鼓子。花鼓婆子手里拿着锣子,鼓上面画了一只虾,啊,一朵花,名字叫鼓花,哎,花鼓。我新近又到凤阳学了几套。玩花鼓一个人玩不成,不免到我干妹仔家里去,要我干妹仔来做个配头,顶个花鼓婆子,进进出出,出出进进,转弯抹角,来此便着。哎,干妹仔开门啰!

干妹子:来了来了。

  (念)忽听门外叫,忙步上高堂。打开门来看,看看何人到。

   啊,原来是干哥哥来了,干哥请进,请坐。

  (倒茶)干哥哥,今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胡花子:我新近到凤阳学了几套花鼓,一个人玩不成,要两个人,要一个花鼓佬子,一个花鼓驼子。

干妹子:哎,一个花鼓婆子。

胡花子:对对!一个花鼓婆子。今天请你做个配头,顶个花鼓婆子,去到大街之上玩玩花鼓,好不好呀?

干妹子:好!不过我不晓得起头。

胡花子:不要紧,我来起头,你来打鬼。

干妹子:呸!结尾啊!

胡花子:啊,是结尾,我们一同前往。

  合:好,走,走,走啊!

胡花子(唱):小小花鼓来得忙,

干妹子(唱):来是来得忙,我的哥,叫妹二三声。

  合(唱):今日来到贵府上,

干妹子(唱):妹叫一声哥,

  合(唱):今日来到贵府上。

胡花子(唱):哥叫一声妹,

  合(唱):纱灯放豪光呃,朝朝出古人。

干妹子(唱):朝朝出古人,我的哥,表表小妹听。

胡花子(唱):上坐姜子牙,我的妹,火焚琵琶精;

干妹子(唱):纣王爱酒色,我的哥,妲己害忠臣;

胡花子(唱):比干丞相死得苦,妹!可怜那个刀剜心。

干妹子(唱):头项表得好,我的哥,二项再表我听。

胡花子(唱):上坐刘皇叔,我的妹,四弟赵子龙;

干妹子(唱):云长过五关,我的哥,张飞闯营门;

  合(唱):小小周郎连环破曹兵。

干妹子(唱):二项表得好,我的哥,三项再表妹听。

胡花子(唱):上坐太史忠,我的妹,郑志明打龙蓬;

干妹子(唱):十六高怀德,我的哥,好一个陶三春;

  合(唱):溜进城内佗刀杀四门。

干妹子(唱):三项唱得好,我的哥,四项再表妹听。

胡花子(唱):上坐越贤良,我的妹,妹妹赵美蓉;

干妹子(唱):观音去修道,我的哥,南海为了神;

胡花子(唱):八仙去飘海,我的妹,撞破了老龙宫;

  合(唱):纱灯照得个满堂红,纱灯照得个满堂红。

胡花子(唱):一把扇子手中开,名叫七块柴。

干妹子(唱):名叫七块柴,我的哥,扇子何处买?

胡花子(唱):湘潭冇得卖,我的妹,汉口冇得带。

  合(唱):台下朋友漂洋带得来,台下朋友漂洋带得来。

干妹子(唱):漂洋带得来,我的哥,扇子有何用?

胡花子(唱):六月三伏天,我的妹,扇一个凉清清。

干妹子(唱):扇一个凉清清,我的哥,为何不送妹?

胡花子(唱):本想送得妹,我的妹,想妹好东西。

干妹子(唱):妹有什么好,我的哥,快快说将来。

胡花子(唱):说是我想说,干妹仔,就怕妹发气。

干妹子(唱):我从生不发气,我的哥,我从生不发气。

胡花子(唱):讲过不发气,我的妹,为兄表你听,爱妹下面牡丹一枝花,干妹仔!为兄好玩耍。

干妹子(唱):上叫一声天,我的哥,下叫一声地,结拜妹妹说什么连打连?

胡花子(唱):讲过了不生气,我的妹,为何又发气,妹妹发了气,向前赔个礼呀哎!

  合(唱):笑晒个晒来,郎扯妹妹衣。

干妹子(唱):哥哥跪下地,我的哥,妹妹不牵起哟呃!

胡花子(唱):妹妹不牵起呀,我的妹,亏你过得意。

干妹子(唱):意是过不去,我的哥,跪得你厚脸皮。

胡花子(唱):我脸皮八尺厚,跪烂我膝头皮!

干妹子(唱):跪烂我膝头皮,我的哥,撰紧你头发眉。

胡花子(唱):撰紧我头发眉,我的妹,喉咙里接不上气!

干妹子(唱):喉咙里接不气呀,我的哥,向前忙牵起。

胡花子(唱):呸啾,妹站开!我个妹,狗样爬起来。

干妹子(唱):锣鼓叮咚响,花鼓两边排。

  合(唱):闹完元宵合村保太平,闹完元宵合村保太平!

胡花子(唱):一只麻雀飞半天,我的妹,落在梧桐树。

干妹子(唱):落在梧桐树,我的哥,为何不放箭?

胡花子(唱):本想把弓开,我的妹,弓上断了线!

干妹子(唱):解下罗裙带,我的哥,接上弓上线。

胡花子(唱):接上弓上线,我的妹,丝带软而绵。

干妹子(唱):丝带软而绵,我的哥,麻雀飞半天。

胡花子(唱):麻雀飞半天,我的妹,为兄不能损生。

干妹子(唱):为兄不能损生,我的哥,在家什么营生?

胡花子(唱):妹妹问我作什么,我的妹,在家吹唢呐。

干妹子(唱):在家吹唢呐,我的哥,吹给你小妹听啰呃!

胡花子(唱):妹妹你站开,我的妹,待我吹起来。

  合(唱):长吹喇叭,短吹唢呐,喇叭吹起的的达达,唢呐吹起嘻嘻哈哈,的的达达嘻嘻哈哈,吹个子二三声。

胡花子(唱):一匹桃红三尺红,妹仔为兄送牡丹。

干妹子(唱):哥哥送牡丹,妹妹插起花。

胡花子(唱):反眼看一看,我的妹,为兄笑哈哈。

干妹子(唱):哥哥不会笑,我的哥,打扮回娘家。

胡花子(唱):妹妹接回家,我的妹,快快扯转来哟呃!

干妹子(唱):转来就接来,我的妹,恭喜你大发财!

胡花子(唱):有财本当发,我的妹,缺少两只鞋哟!

胡花子(唱):缺少两只鞋,我的哥,脱个鞋样来哟!

胡花子(唱):小妹我的妻,我的妹,样子拜托你。

干妹子(唱):样子拜托我,我的哥,鞋子有长短。

胡花子(唱):帽子穿九七,我的妹,鞋子戴头盔。有请我的妹,请到哪里来?

干妹子(唱):请到哪里来,请到贵府来。

胡花子(唱):请到贵府来,一班是何人?

干妹子(唱):一班什么人,一班发财人。

胡花子(唱):有财本分发,我的妹,财发百万金,有请我的妹,请到哪里来?

干妹子(唱):请到哪里来,我的哥,请到学堂来。

胡花子(唱):请到学堂来,我的妹,一班是何人?

干妹子(唱):一班是何人,我的哥,一班读书人。

胡花子(唱):有书勤奋读,我的妹,榜上考头名。有请我的妹,请到哪里来?

干妹子(唱):请到哪里来,请到老爷堂。

胡花子(唱):到了老爷堂,上坐是何人?

干妹子(唱):上坐是何人,一班做官人。

胡花子(唱):有官我不做,老爷打屁股。

干妹子(唱):请到哪里来,我的哥,请到自家门。

胡花子(唱):请到自家门,踢开两扇门。

干妹子(唱):踢开自家门,上坐两樽神。

胡花子(唱):上坐两樽神,童子拜观音。

  合(唱):拜别神明,合村保太平。

胡花子(唱):一出门来一出拐,我在南京城做过小买卖。

干妹子(唱):你在南京城做过小买卖,为何不给妹带只金钗来?

胡花子(唱):带只金钗来,我的妹,你戴在哪一块?

干妹子(唱):戴在哪一块,我的哥,插在妹头上。

胡花子(唱):我反眼看一看,多有几副牌?

干妹子(唱):多有几副牌,我的哥,你为何不给我带?

胡花子(唱):本是本想带,我的妹,本钱冇几大。

干妹子(唱):本钱哥哥有,就怕不肯带。

胡花子(唱):三钱不为少,四钱不为多。

干妹子(唱):带东带西,如不得亲哥哥。

胡花子(唱):亲哥不亲哥,厅堂冇得坐,香茶又冇喝。

干妹子(唱):揣一条板凳,亲哥你请坐,端一盅香茶,亲哥你来喝!

胡花子(唱):板凳我不坐,香茶我不喝,爱我的小妹妹,一双好小脚。

干妹子(唱):爱我好小脚,小脚做什么?

胡花子(唱):小脚好得多,大脚撑被窝,睡到半夜风嗬嗬!小脚会生崽,一生八九个。

干妹子(唱):一生八九个,你何不娶老婆?

胡花子(唱):本想娶老婆,沙皮子冇半个。

干妹子(唱):沙皮子冇半个,你把妹又如何?

胡花子(唱):我把妹又如何?想妹做老婆。

干妹子(唱):想妹做老婆,你快远站开!

胡花子(唱):你要我远站开,我偏要挨过来!

干妹子(唱):你要挨过来,看我扇子打脑壳!

胡花子(唱):哎哟哟哎哟哟,打破我瘌痢壳!

干妹子(唱):打了还要唱!

胡花子(唱):唱了还要打!

干妹子(唱):南京带个鼓。

胡花子(唱):苏州带个锣。

胡花子(唱):鼓子打来咚!

干妹子(唱):锣子打来嘭!

胡花子:咚!

干妹子:嘭!

合(唱):咚咚嘭嘭唱支衡山歌,

会打会算还是两姊妹。

花鼓弯到这里过,

赛过当年老杨婆。

自从花鼓玩过后,

荣华富贵万万年。

(孙贵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