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字闺中
未出嫁的女孩子称为闺女。富贵人家是“大家闺秀”,小户人家为“小家碧玉”,在吉水民间则称为“闺女相娘”。一个“闺”字,道出了女孩儿的纯真。纯真意味着处女的贞洁。人们是很看重这一点的。作为一个女孩,如果失贞那将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会成为一种耻辱而受歧视。所以,“闺女相娘”养在深闺,特别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不能轻率地与青年男性接触,言行举止要谨慎端庄。当有人来说亲,亲事确定,并择定完婚吉日时,“闺女相娘”待字闺中,静静地等候着男方前来迎娶。
嫁妆。嫁女酒宴所需物品和资金,由男方提供(即礼品、礼金)。嫁妆的厚薄则是女方的事。通常是女儿必用的一些生活物品,如棉被铺盖、蚊帐、席子、衣物、火笼、脸盆、脚盆、樟木箱及一些日用品等等。还有给新郎交亲时穿的衣裤鞋帽,要做得体面而时兴。有钱人的嫁妆办得更多更奢华,以示阔气。常言道:“有钱人家赠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贫困人家卖儿卖女。”富有者,金银首饰、桌椅床柜、日用器皿齐全,嫁妆之厚,超过礼金,这叫“赠钱嫁女”。大富豪周富九孙女的嫁妆用船装,排了十里路,做了七幢房子存放嫁妆,这是一般人没法比的。一般人家,将男方行聘礼金全办嫁妆,加赠不多,这叫“将钱嫁女”。贫困者,由于生活艰难,男方聘礼早已用于补贴生活,因而嫁妆简陋,则说是“卖儿卖女”。
哭嫁(佚名摄)
哭嫁。未出嫁的姑娘是“闺女相娘”,而即将出嫁的姑娘则称为“嫁娘”。嫁娘出嫁前一两天开始哭嫁,断断续续,哭到出嫁日进入高潮,有“越哭越发”之说。嫁娘穿上礼服,向中堂、向父母、亲友叩头辞别哭嫁,哭嫁要到临上轿之前。哭嫁表示对父母留恋和养育之恩的感谢。嫁娘的母亲及好友都陪哭,表示对嫁娘的依依不舍。
附:
哭嫁歌
母亲:
乖乖女啊莫要哭,嫁到夫家要勤劳。
上山斫柴要拿绳,下塘捞草要拿篙。
公婆长辈要尽礼,叔伯侄子要知心。
鸡叫三遍早起床,莫让别人道东西。
丈夫眼前要心细,浆洗缝补针线密。
男是渔网女是篓,捞来兜好不要漏。
莫怪爹娘嫁妆少,娘家也是苦命人。
老弟妹妹年龄小,还望姐姐长关照。
女是娘的心头肉,今日好比拿刀割。
逢年过节勤回门,大事小事对娘唠。
嫁娘:
父母养我二十年,恩情似海大如天。
年少不知父母累,长大离家远挂牵。
娘亲教导女心记,句句话语在眼前。
多敬长辈多做事,勤俭持家不偷闲。
我劝娘亲放宽心,女儿不在有兄弟。
做事操劳莫过重,天寒添衣保身体。
多谢舅母多谢姑,婶婶嫂嫂恩情重。
亲戚常来多走动,不怕日子甜和苦。
母亲:
东边太阳已西落,女儿婚配姻缘定。
进得夫门治得家,公婆面前要听话。
育儿养女教读书,左右邻舍笑面逢。
嫁娘:
感谢父母养育恩,落巢小鸟要起飞。
今天女儿辞母去,来日双双再回门。
开面。出嫁前晚上,嫁娘要行加笄礼。由母亲领嫁娘拜天地;嫁娘拜父母、兄嫂、亲戚。晚餐为正席,颇为丰盛,称“嫁娘酒”。晚饭后,嫁娘坐轿先到宗祠拜别祖宗,又依次到旁系亲属伯伯、叔叔、堂叔伯兄弟家中拜别,称“辞嫁”。晚间哭嫁。当晚,裁缝师傅扎好被子,同时,点上香烛,喝彩祝赞一番。凌晨吉时,鸣炮“开面”。请伺娘(福好命好的女人)为嫁娘开面。“开面”时要燃爆竹祷告祖宗。嫁娘面向东方,意为“相娘面朝东,出门认祖宗”。然后,伺娘用红绿丝线绞去相娘脸上的汗毛,剪齐额发,修整眉毛,搽上水粉,抹上胭脂,梳理头发,涂上香油,并将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用丝网兜住,插上金叉或银叉固定好,这叫作“结发”。“结发夫妻”的说法即缘于此。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给新娘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能赢得新郎更多的欢心。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男方前来迎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