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庆庙古戏台

福庆庙古戏台

盘谷谷村小祠下的福庆庙有个古戏台。戏台是明朝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李邦华所建,乾隆五十五年重修。戏台为砖木结构。台前两根一丈多高的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

咫尺来往千里外,百年名利一宵中。

戏台两旁有窗,窗棂为几何辐射式。左右侧台(放器乐、道具处)。戏台建筑工艺精致,华丽美观。古戏台的正面和两侧后墙上,留有自乾隆开台至民国年间在此演出过的20余个戏班社的壁题。他们是:福兴班、春庆堂、福临堂、大顺班、盛庆班、同庆堂、同乐贵、铭盛堂、庆新班、森太班、五台班、长庆班、吉顺班、文明堂、春福堂、界兴舞台、乐中华、福庆堂、桂林班、新临堂。其中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醴陵等著名的班社。这些戏班戏社频繁来此演出,也有吉水人民熟悉的本地班社:美初班、长喜社、靖南班、槐植班和吉安木脑壳班、草包班。

这些班社的艺人在墙壁上还留下大量的诗画。台面墙有戏曲脸谱画20多幅,仅春庆堂就写下三国戏人物面谱14个。这些脸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艺人在墙壁上题了大量的诗文,多是抒发内心的凄苦,实际上也确是戏曲艺人苦难生涯的真实写照。壁上还有戏曲字谜十多首,风趣而又有意义。整个舞台壁上诗画满墙,图文并茂。真是:满墙诗词和脸谱,亦有趣味亦有愁。赋诗画谱人何在?东风吹出新歌舞。

这座古戏台的壁题记载着大批戏曲班社连绵不断的演出活动。从一个侧面说明,吉水的戏曲事业自乾隆五十五年以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壁题的记载为我们追溯吉水戏曲事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