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味点心
吉水民间有不少闻名遐迩的传统风味食品。这些美食不仅供自己享用,还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麻糍。关于麻糍的起源,是何年何月何人做出来的,无法考究。传说有户人家要做一顿糯米饭,娘交代女儿去做,自己随丈夫到田里做事去了。因糯米饭水放多了,做出来的饭干不干湿不湿,女儿就用锅铲在锅里翻来覆去,把饭翻得软软一团。糯米饭没有做成,倒做出了另一种食品,麻麻糍糍的,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慢慢地演变成了麻糍。
麻糍加工方法:
1.选料。首先要选优质糯谷。糯谷有好多种,有桂花糯、长粒仙、金包银,打麻糍最好的就是长粒仙,米长且白,韧性好。但是,不管哪种糯谷,都不要有间子(杂质米)。收割的糯谷要晒两天,糯谷要晒得转阳,谷干米白无暗色。谷子晒好了,储存备用。
2.打麻糍。先要把糯谷去壳,将米机白。如果临时吃,把糯米泡浸蒸熟,倒进盆里揉匀,揉成团块起出,做成米馃样,裹糖后即可食用。适用于储存的做法,一般是将机好的米,用盆浸三天,让米浸透。浸好的米沥干水后再上甑蒸。蒸香了,甑里要淋些碱水(用禾草烧灰经水过滤后即是碱水),继续蒸,这就是“打倒汤”。米饭蒸到用手指可捏成胶状,即可起甑。将蒸熟的米饭倒进盆里或碓臼里用木棍去厾(音du,捣的意思)。厾麻糍是个力气活,一般要三、四个人,当麻糍厾成像一绞纱样就可出盆。把麻糍起到撒好米粉或豆屑的团箕里拌匀,做成米馃状,就可以食用。如果是要储存,则将麻糍摊平,冷却后,用刀切成块状,放入碱水中即可。
3.食用。麻糍有多种吃法,可以煎吃,煮着吃或者蒸着吃。麻糍出盆后,如要吃新鲜,可拌咸豆屑吃,也可用糖裹着吃。麻糍冷却硬化后,可切成粒状或条状用油炸,炸成油豆腐样捞起,黄灿灿的,装盘撒上白糖即可食用。油煎麻糍香软甜美,风味独特。如果用鸡蛋打烂,将麻糍黏拌去煎,则香酥可口,十分味道。
4.储存。储存麻糍有多样的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一定要在立春前打好。将打好的麻糍切成块或者片,用清水洗去粉末,将干净的木梓壳放在缸内(十斤麻糍一斤壳),随后将麻糍投入,然后将冬天的井水灌入,水淹盖麻糍即可。浸漂三天后,麻糍就会染成一层淡淡的米黄色,日子久,又成一种褐黄色(麻糍从浸漂起不用换水),需要吃,拿出缸洗一下就可用。这种浸漂方法,不坏也不变味,一直吃到来年五月。
麻糍是吉水民间很有名的风味食品,水东的麻糍和水西的麻糍各具特色,做法也各不相同。水东的麻糍以白、细、柔、韧,久而不坏闻名,可蒸可煮,蛋煎油炸,浓香可口,主要以醪桥、双村、水田、八都等地为最好。醪桥麻糍以梅林、瀚洲、黄家边等地为最有名。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打得多的人家有上百斤米。一般在腊月里制作,糯米在清水里泡浸四、五天,用大火上灶蒸熟后,倒入石臼捣烂,再用木板反复擂匀,最后铺在案板上制成方、圆形,冷却后即可储藏。储藏初期放入木梓壳碱水中浸泡半月,麻糍表面呈黄色,然后取出放入清水中,定期换水,麻糍可保持半年不坏。这种麻糍可作干粮携带以备临时之用,如在较远的山林中耕地、搞副业时当午餐。做法是,就近取芭蕉叶或较宽大的树叶洗净,将麻糍包裹好放在火堆里煨熟食用。麻糍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新年待客,送上两条麻糍很有起色。
水西的麻糍打好了后,则是做成馃团状,黏拌豆屑粉,宜短期食用,不宜长时间储存。水西的麻糍以香浓柔韧、味美可口的黄桥麻糍为最有特色。
黄桥豆雪麻糍。水西的黄桥村豆雪麻糍远近闻名,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必定要打麻糍招待客人。客人们说“来黄桥过元宵就是要吃麻糍”,“没有麻糍就没有元宵节”。豆雪麻糍的做法是:选用优质糯米,泡浸一天。将芝麻秆或稻秆烧灰浸水,澄清后成为碱水备用(碱水增加香味和防腐,延长储存时间)。将糯米装入甑中用大火蒸,其间将碱水洒入糯米饭中,使碱水均匀渗透,称为“打倒汤”。当蒸到米粒烂熟时,便可出锅倒入掇桶或石臼中用木棍厾,这就是做厾麻糍或打麻糍。
厾麻糍是力气活,非得年轻力壮的后生不可。当掇桶里的麻糍厾得像一绞纱样的时候,便可做麻糍米馃了。麻糍米馃在熟豆粉里一拌,浓香柔美的豆雪麻糍就做好了,摆在团箕里。第二天,便可以端出来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