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称谓礼仪
名讳称呼。一般只有父母,或是同辈人群、同一社会圈子中的人、关系亲密的人可直呼其名。在礼仪交际场合,是不能随便直呼其名的,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应称其职称或者字号。在一般生活场合,为表示尊敬,也都在姓后冠以职称呼之,或者叫某某君。即使很亲近的人,也得叫某某兄、某某姐;再亲密一点的,可直接称字,没有字、号的,可以仁兄、贤弟、尊姐、贤妹称呼之。
敬长尊贤的称谓:
对尊者称“公”。
对贤者称“君”。
对有学问、有知识、有道德的人称“子”。
有一定名望的或年长男子,也称之为“公”。
对男性的普遍尊称为“先生”。
尊称父、母为“家君”“家严”“慈母”等。
尊称丈夫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等。
尊称妻子为“爱妻”,谦称妻子为“内人”“拙荆”“糟糠”等。
尊称上级为“足下、阁下”。
尊称老人或父辈为“公”或“丈”。
尊称别人父母为“尊甫(父)”“令尊”“令堂”“北堂”“高堂”等。
对姻亲尊称,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
对世谊尊称,加“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关系,应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等。
对别人的晚辈称“令郎”“令嗣”“令爱”“令婿”等。
对朋友的称呼,应加一个“仁”字,表示尊敬,如“仁兄”等。关系不同,同学之间的称谓为“同窗”“同科”“窗友”等;同事之间的称谓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等。
同龄人称“同年”“同庚”,俗称“老庚”等。
“兄、弟”的称谓:
襟兄、弟:姐妹的丈夫。
内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姊妹(姨母)的儿子为内兄弟。
外兄、弟: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外为表,内为中,故外兄弟与内兄弟合称“中表兄弟”,也称“表兄弟”。
胞兄、弟:同父母所生的兄弟。
堂兄、弟:叔伯兄弟。
姻兄、弟:亲家的互称。
世兄、弟:世交兄弟。
义兄、弟:结拜兄弟。
老兄、弟:对同辈年长者或年少的通称。
家兄:自己的哥哥。
舍弟:自己的弟弟。
女性的称谓:
母亲:妣、太君、太后、娘、妈妈。
妻子:夫人、孺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自称:妻、细君;丈夫对人称:发妻、内助、中馈、贱内、糟糠、内人等。
女儿:千金、令媛等。
软玉温香:温柔年轻的女子。
小家碧玉:小户人家美貌女子。
大家闺秀:大户人家有教养的女子。
姑娘:闺女、妮、妞儿,吉水民间称相娘。
“妻”的称谓:
皇帝之妻称:后。
诸侯之妻称:夫人、孺人。
士大夫之妻称:正妻称孺人,小老婆称妾。
平民之妻称:妻子,俗称老婆。
情人称:爱人。
客套谦敬词: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请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央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说“请问”;
请人指点说“赐教”;
托人办事说“拜托”;
赞人见解说“高见”;
看望别人说“拜访”;
宾客来到说“光临”;
中途先走说“失陪”;
等候客人说“恭候”;
请人勿送说“留步”;
欢迎购买说“光顾”;
归还原物说“奉还”;
对方来信说“惠书”;
老人年龄称“高寿”;
青年年龄称“青春”或“妙龄”。
信尾祝颂问候语:
请祝语:敬请、此祝。
吉祥语:安、祺、禧、绥、祉、佳。
敬 辞:恭、敬、叩、顺、即、肃、谨。
祈颂词:请、祈、颂、祝、贺、询、望、候(与敬辞结合使用)。
安好语:金安、万事如意、福安、慈安、俪安、双安、燕安、大安、台安。
节令、福祉语:金、福、教、勋、大、台、俪、旅、时、春、夏、秋、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