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朝祭神

二、花朝祭神

花朝节,又称花神节,是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是百花的生日。花朝节与气候时令关系密切,节期因地而异。在吉水,农历二月正是早春时节,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盛开,故以二月十五为百花的生日,也以此日为“花朝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纸黏在花枝上,称为“赏红”。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这一天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关于花朝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爱花护花远近闻名。有一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崔玄微花园,告诉他,众花本欲迎春怒放,可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请求帮忙解难。崔氏遵嘱,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于其上。二月十五日五更时分,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后来,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而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清朝道光年间,流行于吉水、永丰、吉安一带的花灯戏,有一个节目叫《十二月祝英台》。其中就有“二月好唱祝英台,各村花朝闹起来,前面花魁梁山伯,后面花仙祝英台”。花朝节本是庆贺花的生日,后来逐渐演变成朝拜祈福活动,把一些并不相关的神也请出来,逐渐形成了习俗。吉水县闹花朝的风俗如今基本不存在了,只有金滩午冈村和南岸村保留了。

二月十五日花朝节这天,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陆续到村里来看花朝。舞龙灯、舞狮灯、走旱船、抬菩萨颠轿游全村,鼓乐喧天,鞭炮不绝于耳。整整一天在广场上神游狂欢,特别热闹。

清早,道士从江边接来龙神,安位在纸扎的龙船上,纸船规模宏大,大致与小渔船相仿。然后道士在龙船旁做法事。同时九节布龙在场上舞动,舞完龙灯,接着舞狮灯。这时,由少男童女举着制作精致的桃李、梅、玫瑰、水仙等花灯以及瓶灯、钵灯,在龙灯和狮灯中穿花起舞。嘹亮奔放的唢呐锣鼓,节奏时而热烈粗犷,时而轻快活泼,使人流连忘返。

花灯表演完毕,接着就是扛菩萨朝花神。领头的是江西福主,用八人大轿抬着,紧跟着是杨四将军、赵公元帅等菩萨。扛轿子的全是打着赤膊的壮年汉子。扛菩萨朝花,最精彩的场面就是“颠轿”。“颠轿”,就是疯狂地晃动轿子在场上奔跑。颠轿的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互比高低。锣鼓唢呐奏着“急急风”助威呐喊,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往轿上甩去。锣鼓声、爆竹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掀起闹花朝的高潮。扛菩萨“颠轿”就是“娱神”,让菩萨高兴,人也高兴,人神共欢共娱。闹完菩萨之后,接着就是送船,即由道士引路,把龙船送下江去。“纸船明烛照天烧”,才算是结束了朝花神仪式。晚上,半班演戏欢乐吉庆,继续演绎着花朝节的余韵。

花神

花朝节(佚名摄)

金滩午冈村的花朝节从宋朝流传下来,在1959年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花朝节,扛菩萨游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看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因历史原因间断了几十年,现在又恢复起来了。不过,已没有了昔日祭祀活动、精彩的朝拜仪式和人神共娱的宏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