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

一、前期准备

人的生死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俗话说“五十不置板,好大胆”,步入老年,今朝不知明朝事,何时作古算不定,所以要考虑回去之事,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吉水民间历来有给老人做寿衣、寿具、寿坟的习俗。

做寿衣。每当老人到了知天命之年(50岁)或耳顺之年(60岁)时,子女便要为父母制作寿衣,即老人百年后所穿的老衣。做寿衣有避讳和求吉的讲究,必须选闰月的年份,闰月里的吉日。寿衣一般以棉、麻布为主,忌用绸、缎和洋布。“洋”和“阳”字同音,“阳”是“阳”间,寿衣是要穿到阴间去,所以要避“阳”。缎子衣料“缎子”和“断子”同音。黑色衣料不能用,可用红、蓝、白色衣料。寿衣的衣袖要长,必须将手完全盖住,手露出,意味将来子孙要讨饭。寿衣不能安纽扣,要安布带系上。

做寿具。寿具也称“寿木”,也就是棺木。老人到知天命之年后,子女便要为父母做“寿具”。一般选在闰月,民间认为,三年一闰,由余日积累而成,可以延年益寿,俗谓“闰年闰月一百岁”。做“寿具”一是表达对老人的孝心,让老人对后事放心;二是借此可“冲喜”,保老人安然无恙,免灾长寿。

做寿具一般与做寿衣同时进行。做寿材有些避忌,材料一般用杉树,如果全用柏树,就要遭雷劈。寿具做好后放置在某个地方,就不能再移动,否则对老人不利。寿具要油漆好,如果装殓后才漆,死者就要走黑暗巷弄。男女棺木图案标志有区别。男棺前面的图案是个“福”字或有“日”字;女棺前面的图案是个“寿”字或有“月”字。

做寿墓。老人逝世后,请风水先生看“风水”择地构筑坟墓(也有预先给老人筑造坟墓的)。“入土为安”是对死者的最后安置。也就是用土葬方式掩埋遗体,筑土为“坟”,穴地为“墓”。土葬有明显的尊卑贵贱等级区别。坟墓大小的建制、高低、规格,水东、水西各有不同。富豪人家,用青砖砌拱做墓门一字牌坊,坟茔高堆垒土。贫穷人家坟墓矮小,有的连墓碑也没有,仅有乱石垒坟头,一个小土堆而已。有墓就有碑,墓碑形状不大,直接镶立在墓门中间。墓碑制成长方形块状,中部凿凹1、2毫米不等,呈拱洞形。碑石上刻写碑文,四边墓土墙留凸,以保护碑文不受雨水冲刷。墓碑铭文书写格式,一般行文从右直到向左,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逝者生殁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题,写逝者姓名,字体稍大。例:“先考×××公老大人之墓”、“先妣×氏××老孺人之墓”或“先祖考×××公老大人之墓”、“先祖妣×氏××老孺人之墓”。第三段写为逝者立碑修墓家人的姓名,第四段写立碑的日期,碑文直行刻写。墓门呈八字形,前面是平坦拜坛。祭拜时,供奉祭品点香燃烛焚放鞭炮、烧纸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