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食佳肴

二、美食佳肴

仅有主食是不够的,在进餐时还需要佐以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肴。蔬菜瓜果是主要素菜;猪肉、牛肉、鸡、鸭、鱼是主要荤菜。民国时期,生活水平低,以蔬菜为主,来了客,才买点豆腐,炒点鸡蛋、鱼干或肉。年终自己家杀猪,才能多吃点荤。三荒五月,多以酸菜、剁辣椒、豆腐乳当菜下饭。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享誉八方的吉水名菜有红烧肉、宸肉、扣肉、米粉肉、家乡肉、红烧排骨或糯米蒸排骨、红烧鱼块、炒子鸡、红烧鸡、卤鸭、清蒸鱼、鱼头豆腐酸菜汤、松子鱼、莴麻炒黄鳝等;农家主要有红烧鸡、炖鸡汤、煎荷包蛋、蒸腊肉、辣椒炒鱼干、螺蚌肉、野味等。下面重点介绍几道有特色的菜。

宸肉。宸肉又称神肉。宸肉是本县乌江一带的风味独特的传统名菜。这是一道既是猪肉却不像猪肉的菜。论色气,白如雪,赏心悦目;品味道,清香味美,舒心爽口;说口感,质嫩滑爽,稠而不腻。

相传北宋真宗年间,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因受正宫刘皇后的陷害,被贬到广东岭南。宋仁宗登基后,将生母李宸妃从岭南召回。其时正是寒冬腊月,李宸妃在路途中,忽感身体不适,食不甘味,昏昏入睡,梦见自己步入天廷。王母娘娘设宴款待,席上有一盘晶莹雪亮的佳肴,她品尝后满口生津,芳香通窍。醒来后,忙召唤随从,要他们做出这种“不要精不要肥,不要骨头不要皮”的神肉来。随从招来“乐天楼”一位刘姓厨师做了出来。李宸妃吃了,风味独特,满口生津,赞不绝口。为纪念宸妃,便把这道是猪肉却又不像猪肉的菜取名“宸肉”。宸肉的做法也流传开来。

宸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猪肉按瘦、肥、皮、骨头一一分开。骨头难煮,放在大锅底下,第二层放瘦肉,第三层放肥肉,最上一层放肉皮,加满水,用木盆盖紧,使其不漏气。开始用旺火,水沸腾后改用文火,炖上两三个时辰,锅内猪肉都已煮烂,肉汤也成稀胶质状。这时打开锅盖,把块肉和骨头捞出,将未烹烂的猪肉、猪皮用刀背捣烂成泥状,瘦肉用手撕成细条状,将骨头上的剩肉剥下撕碎,敲出骨髓,去掉骨头,一起放入大木盆里,加入锅内原汁和盐、辣椒粉、蒜泥等调料,再用竹片不停地沿着一个方向搅拌,使其慢慢冷却凝结,冷到10℃左右,肉和汤已拌和均匀,稠状肉汁由灰转白,最后成为雪白的一盆,宸肉便做成了。

米粉肉。米粉肉是吉水民间的特色菜。原料是:五花腰方猪肉若干,切成片;米粉、黄豆适量,炒熟后磨成粉,加上五香粉和食盐等调料;芋头或蚕豆若干。将切好的肉用酱油、料酒、食盐拌匀。准备就绪,先将芋头放进盆内(芋头用炒米粉搅拌),再将拌了炒米粉的肉片放在芋头上。将盆放在锅内,加水后用旺火蒸一至两个小时后,在上面撒上辣椒粉、葱花,再蒸片刻即可。米粉肉油而不腻,又香又辣,老少喜爱。

红烧肉。原料:五花三层带皮肉5斤、酱油半斤、花生油一两半、料酒2斤、盐1两,白糖2两,葱、姜少许,桂皮适量。做法:五花三层肉切成1.8厘米见方块,葱切段,姜切片。先以少许油及糖入锅炒成红糖色,然后将生肉块、葱、姜、桂皮一起入锅炒,视肉面上色,下料酒、盐、酱油,再略炒几下,放没过肉的清水,旺火烧开,改微火炖约两小时,熟透即可。红烧肉色泽红亮,肉质软烂,味道浓香。

莴麻炒黄鳝。做法:将黄鳝去骨,切成寸半条块。锅内放油,热至七八成,放姜丝、蒜泥煸炒几下,鳝鱼片入锅爆炒,加料酒、酱油、辣椒粉,翻炒一阵后出锅。新鲜莴麻用手掐成寸半长菜段,锅中另加少许食油,大火炒莴麻,倒入黄鳝,加盐、拌炒两三分钟后即可盛盘食用。黄鳝长形,金黄色,似金龙;莴麻为绿色,叶片展开如旗状,黄绿相间,荤素同盘,色香味俱佳。

炒双冬。用冬笋和冬菇为原料,因冬笋和冬菇鲜醇味香,又有降胆固醇作用,这道菜备受老人的欢迎。炒双冬的制作材料:冬笋400克,水发冬菇100克,杂骨汤150克,酱油一汤匙,生粉,香油各适量。

炒双冬的做法:1.将水发冬菇去蒂,用冷水洗净,大的切成2片。冬笋切成3.3厘米长、2厘米宽的薄片。2.烧热锅,下油烧至八成熟,下冬笋走油,约20分钟,用漏勺捞起。将冬菇拧干水,下锅走油,炸去表面水分,倒入漏勺滤油。3.锅内留适量油,先下冬笋煸炒几下,再下冬菇、盐、酱油、杂骨汤焖2分钟,放入味精,用生粉水勾芡,淋入香油,装碟即可。

解缙豆花。解缙豆花以鲜、柔、白、细而著称,因解缙而得名。有一次解缙吩咐御厨,以磨完豆腐剩下的豆渣为原料,按照吉水地道的做法,做了一道豆花请永乐皇帝品尝,永乐皇帝尝后感叹道:“白如雪、细如纱、柔如棉、鲜甜可口,此乃人间极品。”从此永乐皇帝隔三岔五就要御厨做豆花给他吃,“解缙豆花”因此闻名天下,流传至今,真正是“一朝偶得皇帝心,一跃龙门成御菜”。

皱皮蹄花。皱皮蹄花,是一道宫廷口味的传统名菜,高蛋白、高热量、味厚带补,属中国四大菜系中的鲁菜系,大约在清朝中晚期传入吉水。皱皮蹄花,外形如圆盘,颜色呈现金黄,酥甜香脆爽口,它的制作烹饪工艺正合中国烹饪技艺所要求“美学与哲学精神相结合、色形味香有机配合构成的原则”,实为婚宴喜庆、逢年过节宴请嘉宾贵朋的珍肴美味。

皱皮蹄花以猪腿(前后腿均可)为原料,经过一以水煮、二着蜜涂、三入油炸、再入笼蒸融,出则以青花或洁白细瓷大圆盘盛之,上浇原汁加冬酒、酱油、味精、水淀粉等配兑而成的卤酱汁盖面。整个一盘皱皮蹄花金黄透亮、晶莹滋润、弥散出丝丝缕缕热香气雾和诱人垂涎的甜味,又宛如天边淡雾薄霞之中刚升起的一轮圆月亮。让人观之赏心悦目不忍下箸。而食之入口而化,顿觉满口喷香、脆嫩酥甜,鲜美而不油腻,令人回味无穷。

山原豆腐。豆腐是百姓人家极为普通的家常菜,原料丰富,价廉物美,深受欢迎。黄桥山原的豆腐,以“洁白似玉,细嫩如脂”而远近闻名,是豆腐中的上品。山原豆腐如今仍然色纯而味鲜。宋代文天祥爱吃的就是家乡山原豆腐。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名臣罗复仁家里吃了碗“含浆豆腐”,喜得他连连夸“妙”,引来许多京官慕名前来品尝。罗复仁是吉水人,官至弘文馆学士。他家的豆腐,就是山原人的手艺。吉安的任公井、十字街等地方作豆腐的,就有十几家是山原人。吉水县城几个豆腐社的掌勺人也是山原人,称为“山原一把勺”。山原豆腐,远近闻名,有口皆碑。

古往今来,豆腐既是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也是高雅殿堂的美味佳肴。豆腐食法颇多,有含浆豆腐、家乡豆腐、水溜豆腐、油泡豆腐、麻辣豆腐、黄、白豆腐干等多种品种。以四季而言,有春季的“香椿炒豆腐”,夏季的“香葱凉拌豆腐”,秋季的“韭菜花炖豆腐”,冬季的“什锦火锅豆腐”。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小块豆腐,却要经过选、泡、磨、滤、煮、蒸、切多道工序,要费上好几个小时的工夫。

豆腐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宋代苏东坡有诗说:“煮豆为乳脂为酥。”明代苏平也写诗赞曰:“传得华南术最佳,皮肤脱尽见精华。一轮靡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

豆腐不但美味可口,还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本草纲目》和其他书籍记载:豆浆能“清咽、祛腻、解毒”。豆腐能“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豆腐渣,别名“雪花菜”,能“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