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族宗谱

二、家族宗谱

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族谱又称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这样的话几乎是每部族谱的开篇语。所以,家谱也可以说是家族的历史、家族的档案。族谱是区别姓氏源流,数典认祖,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血缘世系繁衍传承之书。

尊祖、敬宗、睦族是家谱的主旨。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家谱详细记载了每一个血缘亲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程,以及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和家族文化等。作为记录家族繁衍的家谱,又可作为血统的证明,为后人寻根留本,清源备查。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茫茫人世,芸芸众生,通过查谱,追根溯源,就会知道祖先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从族谱得知,吉水许多族姓都是源自于历史名人。比如本县泥田周姓,就是三国时周瑜的后人。有因历史战争动乱而避祸隐居本县山区的一些姓氏,如明朝皇家朱氏后裔为躲避清兵追杀,由崇祯时状元刘同升带到自己的家乡隐居。为避祸隐姓埋名或是易姓,他们为防清兵建有一座瞭望报警的鼓楼,其村子就叫鼓楼洲。在白沙镇姓项姓,是项羽的后代逃难至此。姓姜的则是来自甘肃天水的三国时期姜维的后人。而湴塘杨氏则是来自于陕西。姓王的来自于山西那三棵槐树下。上栋胡氏来自于南京等等,不一而足。本县迁到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地有回来寻祖的,说是谱上载了,当年祖先就是从那棵大樟树下的大码头坐船出门的。还有香港邓氏家族通过查谱寻亲找到了祖籍地金滩白沙村等等。近些年,最令人关注的是,毛泽东、刘少奇祖籍都在吉水。这一切,来龙去脉,谱上都写得很清楚,所以寻根究底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华夏大地人在流动,走东奔西,就是到了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家族宗脉血缘也还是紧紧地维系着浪迹天涯的旅人。

一个家族繁衍,老人故去,新人出生,人口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记载。一般是每隔二三十年就要修一次谱。正式修谱之前,在每年的正月择吉日给新生儿和娶进的新媳妇上谱,称之为“上红丁”,也就是登记注册上草谱。已故之人则是安葬之后及时登记于草谱。到了正式修谱时,就根据这些资料编进家谱。家谱记载着整个家族所有人的生、殁、配、葬和本族重要人物的事迹,是家族最重要的历史档案。一脉相承,血肉连情,承前启后,代代相传,不断地增强家族的凝聚力,族谱起了重要作用。

家谱用文字或图表,分门别类,全面记载家族的情况。一部完整的家谱,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谱名。为明血统,防止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姓氏,如:《泥田周氏族谱》《黄桥孙氏族谱》。

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等。续修谱一般都要保存以前的谱序。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请名人撰写,如本县的《泥田周氏族谱》就请杨万里撰写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篇序文。序文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他关于本族的记述。

谱例。又称凡例。谱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一般而言,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实情和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谱论。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有关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说明和阐述。

画像、像赞。刊载祖先及族中历代英贤和重要人物的画像及赞语。一般是正面为画像,背面为像赞。

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士和烈女等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通过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显示家族的特殊地位和身份。

姓氏源流。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考述本族姓氏来源、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族规家法。由宗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规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内容。族规家法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都是。

祠堂。记载宗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记、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及建祠捐资名录,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世系表。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血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中国家谱所共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的格式主要有欧阳修和苏洵首创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两种。世系表记载本族人的简况,即个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概括起来就是记载一个人的生、殁、配、葬。世系表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

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记载家族中“方行可书”的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和传记资料。

族产。即家族公共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义墅、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契约。就是契据文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和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买卖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管理制度等文书文据。

坟墓。记载本族公共墓地的情况,包括墓图、坟向,祖坟、各支派坟墓的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

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人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艺文。收录族人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

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是专门登载族人名字排行的字语。通过字语确定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标定字号,清楚辈分,俗称“排辈”。男子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分层次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任宦记。也就是人物志。记载族人历代官宦、名人的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纂修、捐资名录。家谱的纂修是家族的大事,需要一定的资金费用,一般都是使用公共资金或动员族人捐款助修。为赞扬善行,在谱文后面都会记载捐款人的姓名。

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向外人公开,属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两部存放于祠堂。各房按谱号领取家谱,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作记录,以备检查。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格式全部用到,但其中谱序、姓氏源流、世系表和艺文这些基本内容是不能少的。

宗谱,也称家谱、族谱,记载着家族古往今来所有人的生、殁、配、葬

拜谒祖先,认祖归宗,不忘木本水源

庄严的修谱仪式,修谱是家族中的大事,由族中长者主持

查阅族谱

(本栏图片孙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