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寿诞之庆

二、寿诞之庆

吉水有句俗话说“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做寿讲究“做七不做八”“做九不做十”。“做七不做八”是因有“七胜八败”一说,要避忌。如一定要做,八十岁寿辰多沿至下年补做,称“补寿”“添寿”。“贺九不贺十”,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当然,百岁难得,大多数还是要庆贺一番。做寿要提前一年做,表示天长地久,忌讳一个“满”字。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则不做寿。两老同寿即为“双寿”。做寿一般指五十岁以上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大多选定六十岁、七十岁、九十岁、百岁生日为寿庆。做寿因年龄不同,称谓亦有所不同,称谓如下:

五十岁称暖寿,六十岁称小寿,

七十岁称中寿,八十岁称上寿,

九十岁称大寿,百岁称期颐寿。

寿堂。庆寿要设寿堂,细心布置好,要有喜庆的气氛。厅堂的宝壁正中挂用红纸或红绸大“寿”字,或挂“百寿图”,两边挂贺寿联。传统的经典寿联即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礼。庆寿之家,先要为寿星蒸制米粉或面粉“寿桃”。寿越高,桃越大。然后分送亲族好友,同时告知为家中某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以女儿女婿为主劳动者,儿子媳妇为陪衬。有的女儿、女婿送请名人题写的寿匾,送抬箱,内有寿面、寿饼、寿爆、寿酒、全猪腿、全鱼、阉鸡、衣物、帽鞋等,并游街扬名。送“寿包”“寿面”,意为添福添寿。寿面留给自家吃,寿包分送邻居,少则二只,多则八只。亲友来时贺寿时,要放一挂鞭炮表示祝贺,然后送上寿糕、寿桃、寿面、寿联、寿幛、寿匾等礼品。

百岁寿星,庚星焕彩

百年寿诞,期颐庆典

贺寿匾和贺寿屏

暖寿。寿辰前一天晚上,一般由女儿、女婿设宴庆寿,叫“暖寿”,也称“拜寿”。也有由亲属朋友出面为其暖寿的。亲友送寿糕、寿联、寿匾等礼物。礼数较重的人家,晚饭前全家在寿堂行礼。红烛高照,寿星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后,端坐上座,开始接受子孙和晚辈叩拜礼。拜寿一般是跪两跪。来宾行礼拜时,子女要站在一旁逐答礼。

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向寿星道贺,并举行拜寿仪式。寿堂的正上方悬挂寿星画像或一个大“寿”字,长香案上,中间置福、禄、寿三星瓷像,两边是烛台,还有寿面、寿桃、寿糕及各色礼品;两边板壁上挂亲友送的寿幛、寿联;大门两边贴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烛高照、喜气温馨的厅堂正中,摆两把红漆靠椅,东椅坐男寿星,西椅坐女寿星;若丧偶,则只设一椅。司仪主持整个寿庆仪式,并配有鼓乐,很是喜庆。司仪高唱一声:“祝寿仪式开始!鸣炮,起乐!”在欢庆的鼓乐声中开场后,首先由亲友中的重要人物致祝寿辞,寿星亦可致答谢辞。然后,在司仪主持下,亲友依次向寿星拜寿。儿孙们便长幼有序给寿星跪下叩首拜寿,说几句吉祥词、祝福话。族人、亲友也拱手祝福。

(本栏图片孙仲摄)

寿宴。寿宴一般设在厅堂。做寿当日,拜寿毕即开宴吃“寿酒”,并奏乐助兴。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意。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宴席间要给寿星敬酒,说吉祥祝贺话,兴尽而散。寿宴过后,客人散回,做寿人家要给亲友回礼,多为寿饼,或鱼肉、米馃等食物及其他纪念物。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称“回拜”。晚间,富有人家还请戏班唱戏庆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