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餐主食
温饱是起码的生存条件。吉水人历来以大米为主食;以番薯、荞麦等为辅食。民国时期,水稻产量低,以番薯、蔬菜等掺入米饭中,一家人才能勉强吃饱,所以有“糠菜半年粮”一说。农忙时节,一日三餐,农闲时或冬日吃两餐。米饭为甑蒸饭,与稀粥搭配吃。
主食最为重要,是营养的基础,肚子没饱,就提不起劲。在饥荒时代,老百姓常年处于饥饿状态,就是主食得不到保障。一坐下来就是谈吃,以能吃为豪。打平伙和打赌吃而撑死人的笑话和传闻数不胜数。俗话说“肚饥思到年间饭,瞌困想到十六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就是过去岁月的真实写照。三荒五月是最为难熬的时候,饥肠辘辘,一个个面黄肌瘦,甚至出现浮肿。此时,稻谷尚未成熟,多是采野菜充饥。实在等不得,就下田用手去捋新谷。
主食得不到保障,其他的配套营养就更谈不上了,食油更是紧缺,“吃红锅”就是没油下锅,炒菜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