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匠

炉匠

走村串户去补锅

拉起风箱把火生

补锅这一行,曾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手艺

炉匠的全套工具

主要工具:火炉与风箱

(本栏图片孙仲摄)

弹花匠:俗称棉被匠,弹棉被的手艺人。盘谷镇潭西村全村四十多户,家家户户都会打棉被。这个行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有四百多年了,现在还有人从事这一行。以前,都是走村串户上门加工,带个徒弟一天可以弹两床棉被。现在是在集镇上开店专业从事棉被加工和销售。政府为了扶持这个棉被加工专业村,特别给予资金专门建了一个扶贫车间,供他们从事专业生产。

弹打棉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着,一种是站着。潭西村祖传的都是坐着弹,摊开一部晒垫,坐在特制的小矮凳上弹。后来,有年轻人跟浙江师傅学站着弹。两种弹法各有所长,站着弹要相对轻松一些,身体舒展,活动比较自由,但要搭一个平台。坐着弹,身体屈曲,活动不灵便,但是,不需要搭台,摊个晒垫就行,简单方便。老师傅们说,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习惯成自然,没有多大区别。

加工一床棉被的程序是:首先弹花,把棉花全部弹松,用师傅们的行话说,就是要把花弹“熟”了。“熟”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把棉花的纤维弹松拉展开来,越是蓬松越好。花弹好了,就用筛子压平压紧。再就是布纱,也叫做牵纱,通过布纱固定棉絮,布经纱和纬纱共四层。布好了纱,然后就是摩纱。用腊树制作的摩盘,在棉纱上使劲摩,摩到棉纤维与纱结合,起绒起球就可以了。摩纱有用手摩,也有站在摩盘上用脚摩,这都是功夫,都是长期练出来的。棉被的一面做好了,那就翻过来,按原有的程序再做,一床棉被就算完工了。若是给嫁女人家做嫁妆被,为了喜庆一点,还要在棉被中嵌上红双喜,或是一对红鸳鸯等喜庆图案,增添喜色。弹花工具主要是弹花弓,弓弦是用牛筋制作的,很有韧性,通过敲打,使用弓弦产生震动,把棉纤维震松。敲打的槌子也是特制的。再就是摩盘,之所以用腊树制作,主要是这种树的结构特殊,它的剖面有许多细孔,非常适合把棉纤维牵拉摩动。

先前,弹花艺人要遵守祖传下来的规矩,带了徒弟学艺三年,才能出师。出师时一定要整出师酒,请本乡方圆一带的本行的师傅来吃酒。吃了出师酒,也就是得到了师傅们的认可,就可以去做生意了。若是不请师傅吃酒,师傅可以缴掉他的工具,赶出村去。

扎花匠:扎花匠大多是篾匠出身,有做篾的功底。那些灯彩模仿花鸟、鱼、虫、龙、凤、麒麟、狮子、象、马、犀牛、鹿、虎、豹等珍禽瑞兽,要做成造型,难度就不小了。扎花工艺主要有这几个程序:画图样、搭架、剪纸、做花、装裱、画灯。其中最难的是画图样,这是构思好花灯的工艺形象,要生动、逼真。扎花灯,既要设计好造型,又要懂得竹篾搭扎技巧,因为花灯是要用来舞动的,扎得不牢,中看不中用那可不行。

本县灯彩扎花最著名的有金滩镇兰厦村曾达清和阜田镇徐家村徐春元、徐小苟等人。曾达清早年做篾,有良好的技术功底。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扎花艺人。他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花灯扎制艺术。父亲把全部手艺传授给他。这一辈子大规模的灯彩制作有过三次。第三次是2018年中秋节,兰厦村举办大型灯彩晚会,制作了几十种以花、鸟、鱼、虫、龙、凤、麒麟、狮子、象、马、犀牛、鹿、虎、豹等珍禽瑞兽为题材的豪华灯彩。曾达清和儿子、儿媳妇几个人历时两个多月才制作完工。兰厦花灯由县领导点名,参加2019年中央电视台在吉水举办的首届“中国·吉水乡村春晚”,给兰厦村,也给扎花艺人曾达清带来了莫大的荣耀。

阜田徐家村徐春元、徐小苟等专业扎花艺人也是祖传,有几百年了,他们扎的花塔非常精美。花塔主要是祭祀品,用作灵屋祭祀焚化。以前还有扎棺罩、宫殿的造型,很大很华丽,把整个棺材罩住,为丧事减少了些悲伤,而多了一分喜色。棺罩上方,若故去的是男人,就扎一条龙,是女人就扎一只凤。还有金童玉女、金山银山,非常豪华,多是有钱的大户人家才会花大钱扎棺罩。花塔也可以用来作为喜事用品,在修谱时,可用来作谱罩,观音罩等。花塔的造型可以做两层或三、四层,可大也可小,有四角的、五角、六角、八角的。除了扎花塔,还有扎走马灯,甚至菩萨。扎花工艺程序是:先破竹搭架子,接着就是錾纸、裱纸,然后是进一步进行细部的装饰,用笔描彩、画图。一般都是有客户定做。除了扎花塔,还扎龙灯,一两百座的大型龙灯。专业对外经营,阜田方圆的村庄都来定做,就是有名的盘谷鳌鱼灯他们也会制作。

盘谷镇潭西村弹花匠刘冬保

布纱

用手脚摩盘摩纱

(本栏图片孙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