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低坪“喊船”

五、低坪“喊船”

“喊船”是江西特有的古老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目的就是驱邪保平安。在江西,凡是张天师足迹所到之处都有喊船的习俗。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其仪式和赋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正月初一接神,正月十六或二月初二送神。

相传汉朝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在广信府享有特殊的权力,这就使得朝廷中的部分大臣十分妒忌,经常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张天师为消除皇上的疑虑,不得不在皇上面前表演法术,致使许多官员被水淹死。张天师生怕这些灵魂走散,急忙施展法力将这些大臣的魂魄禁锢起来,然后烧了一道安慰文书,就急匆匆地驾起云头赶回江西。他走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寻找风水好的地方,劝人建庙,以此安顿被水淹死大臣的灵魂。他勘查完毕,默运神功,派大神用船将那些冤死鬼魂送往各地。各地的老百姓知道是朝廷官员的鬼魂到本地为神,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迎接。从此,江西各地就有了“喊船”的习俗。

本县白沙镇低坪村的“喊船”习俗,由每年的正月初七日开始到十七日结束。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白天是悬马请神、游灯、游神、送神、过火海、杀神猪、分神肉、做米馃;晚上是从初八日到十六日,每晚唱船文(俗称“喊船”,每晚唱的内容不同),唱完吃奉神粥、奉神米馃,一直到半夜。

请神。正月初七下午,进行奉神准备工作。把神画挂在祖祠进门的左边墙上,下方摆好神船、九尊菩萨,还有敬神的器皿、祭品和香烛等。道士和族长领着众人,锣鼓吹吹打打,到村东头泷江边的社官庙请神做法事。法事后,带回河水供奉在神画前,称为“请水”。

游灯。十三至十五日三天下午,到村边界上七处社稷神庙敬神。在祖祠上灯祭拜后,一人提灯笼领前,众人举92面彩旗(代表92户,彩旗不能有黑白颜色)进行游灯。在鼓乐声中唱赞词,每到一处赞词内容不同,祭拜方式一样。

游神。十四日上午举行法事活动。众神出游巡逻三村五境,施法驱邪逐疫,赐福降祥。祖祠祭拜后,族长捧着执掌五谷大神(杨太伯公)菩萨走在队伍前头。紧接着是十人抬着龙船。随后是用轿子抬着四位本境福主菩萨:三皇七里三太子、江东福主、贺圣帝君、清源妙道大帝。最后是四位大将:唐将军、金头将军、康天君、葛天君,打着92面彩旗和一套锣鼓,浩浩荡荡沿村子主要路口、村界游巡,所到村民家门都要燃放爆竹迎接。

唱神。即为喊船、喊旱船。道士对着和船文,一人唱一人和,一人打鼓、一人打锣的形式诵唱。唱的内容是神船的来历和送神的路引、赞词等。初八日开始唱到十六日,每天晚上八、九点开始,直到半夜,共唱九个晚上。每天唱的内容不同,唱完后道士念赞词。祭祀之后,道士作法、念告文,告文上书写全村男女老少的生庚。念完后,告文对菩萨焚烧,也就是烧文书。接着为各家各户卜卦。道士念咒语,手抓卦尖,随手将卦往地上一丢。两卦皮向外为阴卦(主中吉),两卦皮一向外、一向内为阴阳卦(主上吉),两卦皮向内,为阳卦(主凶)。

蒸斋。与此同时,还进行蒸斋问风雨。用米粉制成凹状的12个圆饼,叫米斋。斋上标出1至12字的顺序,代表一年12个月。将斋置于蒸笼中,烈火猛蒸。出笼后,放在神台上,看其斋凹处积汽水的多寡,预兆各月的雨水会是多少。

卜卦、蒸斋完毕,又喊船。喊一阵之后,吃菜酒。所谓菜酒,就是豆腐、萝卜、笋、花生、薯片之类。每户2至4碟凑在一起,全村男丁用手抓着吃,大碗喝冬酒。人人平等,不分尊卑,不拘礼节。

十五日下午,继续闹神,发文书,由道士祷告,称为“嘱神”。道士做法事后,手持宝剑,到各家各户责灶,称为“钟馗扫煞”。责灶的同时,喊船不止,卜太平卦,擂鼓三通,响铳三遍,鞭炮大作,鼓乐齐鸣,热闹非凡。责灶完后是点火把。道士手持稻草火把,对着神作法,族长把火把接着,然后交给众人。于是,各家各户全把火把接上,投向田野。且走且唱:“天蓬蓬,地蓬蓬,正月十五烧蜒虫”“天茫茫,地茫茫,蜒虫烧得精打光”“火把举得高,今年年产高”“火把举得低,今年娶房妻”“火把举得矮,今年生个崽”……唱词可即兴而作。

杀神猪。十六日上午杀神猪,下午分神猪肉。

送神。十七日上午,按出神队形的顺序把接来的神送往江边,与全村各家门前纸一起烧化。龙灯、狮灯、舞船、蚌壳灯一起随行,92面彩旗紧随其后,浩浩荡荡,锣鼓喧天,音乐四起,把神送到村东北边泷江口一个叫水口的地方,展开“过火焰山”的法事活动。所有扎纸的神像、旗、花伞、神船画都在这里焚烧。焚烧的火堆就称为“火焰山”,有6至7平方米大。作法祈祷后,道士亲自鸣锣,四人一组抬一尊菩萨闯“火焰山”。一共四组,每一组都必须抬着菩萨三次穿过“火焰山”。过“火焰山”后,送神队从原路返回,“喊船”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过“火焰山”最为精彩,充分地体现了低坪人对神灵的敬畏、虔诚和刚强勇猛的意志。

白沙镇低坪村族祠供奉的祖先画、龙船和请神画

请神

上灯请神

“喊船”程式

龙船出行

游神,出巡三村五境

游神

朝社官,游灯

唱神

送神祈福

送神,念文书

抬菩萨过“火焰山”

抬菩萨过“火焰山”

归祠

水南夏朗“喊船”用的道具兵器(周晓荣摄)

(本栏图片廖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