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宴席礼仪
宴席是公众交际场合,应讲究宴席礼节。宴席礼仪是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来客要文雅,温良恭俭让,切忌粗俗。“演文作礼”的说法虽然有点揶揄的意味,实际上,举止文雅、讲究风度、遵守礼仪,是会得到人们尊重的。宴席的种类较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宴席。节庆宴,如:新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喜庆宴,如:结婚、生日、上梁等;丧事宴,如:老人去世等。专门迎宾的宴席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日常待客。宾客来访,除款待烟茶外,在吉水民间大都要烧“氽蛋”,俗称“活水蛋”。放糖或放盐、酱油,至少煮两只,三只表示对客人格外尊敬。有的地方忌煮四只,这被看作是轻侮,把客人视为抬轿、抬棺之人。有的地方却是越多越表示尊敬。给客人斟茶应满,酒却可斟稍浅一点,俗话说“满茶浅酒”“十分开水八分酒”。
招待客人时应还注意一些禁忌。无论敬烟、敬酒,还是敬茶都要用双手,忌单手奉敬。给客人敬茶时,忌用茶壶嘴对着客人。敬烟时要主动给客人点烟;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连点三支烟;如果需要对火,应将烟蒂递向客人,忌讳以烟头直指对方。敬酒时要敬客多饮,忌自饮不敬客。
春节待客。春节期间,客来人往,待客礼仪很重要。从大年初二起,拜年客络绎不绝。主人一早起来生好一盆火,烧好开水,在盘中装好茶点。茶点主要是炒花生、炒豆子、炒薯片、花粒;经济宽裕的人家会买些糕点,如麻酥豆、兰花根、状元红、开口笑、云片糕等。客人一进门,喊一声“恭贺,拜年!”主人便连忙迎客,接过客人的伞放好。小辈到上厅给长辈下跪拜年,长辈说“步步高升”“读书得头名”一类的祝福话;平辈相互拱手作揖,说几句祝贺话。礼节结束,主人招呼客人坐下。
客人坐定后,先敬一支香烟,再泡上一杯热茶,将七子盘端出放在桌上,请客人慢慢品茶吃点心。滚茶筛了四五次后,主妇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面条下面“埋”了三个开水蛋;有的人家放几块红烧鸡肉。茶喝好,面吃完,主人撤去茶点茶具,客人下桌自由活动,拉拉家常。
临近中午,午餐准备好了,客人再次上桌。桌上摆的是碟子装的菜肴,如家乡肉、禾花鱼、炒猪下杂、蒸腊味、豆腐等。男主人或指派家人为客人筛酒,陪客人喝酒、吃菜。这顿午餐叫吃“点心”。一般拜年客吃完点心便告辞离去。如客人不走,会有更丰盛的晚餐招待。
入席礼仪:
客人应该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宴席聚餐,请老者或长辈居上座,其次左右两边客位,按辈分年龄先来后到,依次排之,东道主坐末位。
座席礼仪:
座席礼仪就是体现对长辈要人的尊重。民间素有“席不正不坐”的说法,注重席位和座次,所以宴席礼仪主要体现在安席。在吉水民间,无论是红、白喜事,在家厅还是祠堂或酒馆等处举办酒宴,都讲究安席。若是礼数不周,或是礼仪不妥,都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甚至引发纷争。在一些隆重的宴席上,只有先安了尊贵客人的席位后,才可以开宴。
从古到今,安席不外乎两个原则:一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二是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
席位的安排,也要看房子的坐向和桌子的方圆。如果房屋坐北向南,桌子又是方的,厅堂上可摆两排酒席,那就以左右手为参照,左手是第一席,右手为第二席。一般情况,家庭用餐,大人坐上席,子女坐两边。如果来了客人,主东一般会让客人坐上,要是客人比主东年轻且又懂礼貌就会推让,怎么都不会坐,最终主东长者坐上席位。还要注意一点,父子不同凳。父子同凳就有“平起平坐”之嫌,这就不合情理。父子不同凳,而与爷孙却可以同坐。
方桌酒席的座位有四向,分为上席、下席、左傍席、右傍席。每个方向有两个座位,按档次来摆,上席分第一、第二,从左边起是首席一,右边是首席二;下席也是从左至右,分为一二座位;要是讲究的话,左傍席那就是第三位所要尊重的人,比如堂姑父、表亲一类;右傍席就随便些,一般是倒酒客人的位子。席次一般是按辈分来排列,从大至小分别派座席。
舅公(舅舅)座席。吉水民间有“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强调以舅公为尊。婚宴安席更为讲究。儿子成婚,是以儿子为中心,应尊舅舅为大,所以要安舅公为第一席。若是外公健在,舅公也可以礼让给外公。
以金滩、黄桥等地为例。一般在厅堂上方的中心位置摆设两桌酒席,这是整个宴会的中心。左边一桌为主席,右边为副席。宴会开始,先安席。在鼓乐中,司仪恭恭敬敬地请来舅公,立于第一席席位,摆上酒筷,筛上酒,向舅公作揖施礼,舅公回礼就席。第二席,尊父亲的舅公。第三席,尊姑父,第四席,尊姨夫,第五席,即在舅公对面,安老姑父为席;第六席,即在舅公对面,安老舅公为席;第七席,安老姐夫为席,第八席,安老姨夫为席。其余的席位为陪席。这种席位称为“南北席”。每安一席都如安舅公席的程式进行,作揖施礼,恭请入座。
宴会进行,舅公举杯致意,众人跟随。以舅公为尊,舅公未饮,不可先喝。宴席将要结束,鸣爆散席,舅公离席,众人方可离开。舅公安席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如果安席不妥,舅公受到冷落,据此掀酒桌的事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席位图示如下:
圆桌安席,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二、四、六,右手边依次为三、五、七,直至汇合。八仙桌安席,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为二、四、六,右手边为三、五、七直至汇合。若为大宴,桌与桌之间的排列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二、四、六席,右边为三、五、七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安席者,由新人的父亲,或叔或伯或聘请有身份、懂礼仪的长者担任。安席时恭请坐席者到位,摆上碗(杯),筛好酒,择筷搁碗(杯)上,双手抱拳行手拱礼。若是长辈没有得到相应的尊敬安排,会被斥为不懂规矩,轻慢尊者,甚至会出现掀桌子、踢板凳的情况,搞得人气不和。
安席前,先鸣放鞭炮奏乐,主东按序斟酒,恭请一、二、三、四席客人入座。若至亲好友太多,又都要安席时,那就得分几个厅堂安席。安了席的客人坐下后,其余客人则可坐在酒桌两旁陪酒;在没有至尊客人的桌上,如果一桌只有六人时,千万不能上座一人,下座一人,这样的坐法俗称“乌龟席”,很不雅观。
凡喜庆宴客,事前须将客人按亲疏关系开列名单,并斟酌好哪位客人至尊须坐首席。席安得好,喜事办得顺顺当当。安席规则,约定俗成,自古流传至今。
用餐礼仪:
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靠桌沿,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同时要关心旁人,尤其是女宾。
4.特别要注意吃相。龇牙咧嘴、狼吞虎咽,会让人讨厌;口内有食物,避免说话;喝汤时,避免发出“叭叽叭叽”响声。
5.敬酒以礼到为止,忌大声吆喝劝酒。
6.如发现不洁食物或异味食物,不要大惊小怪,应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7.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正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上菜敬酒。上菜时要奏乐。上菜的顺序是先上下酒菜,如花生米、高丽肉一类油炸菜,接着是竹笋、粉丝、肉丸、小炒肉丝、鱼、文肉(红烧肉)等,最后上心肺汤。
菜上到文肉时,主人应到客位上敬酒。敬酒时,右手提壶,左手搭放在右手背上,表示是双手给客人敬酒。给每桌客人依次斟上酒后,最后给自己斟上一杯,再放下酒壶,双手端杯向客人敬酒,如果主人自己不会喝酒时,应表示歉意,说:“我不会喝酒,诸位请多喝点。”说完,也多少抿点酒。酒过几巡,客人大多数表示不再喝酒了,便可吃饭。
菜数禁忌。喜事待客,菜肴要用双数忌用单数,因为“好事成双”。更不能端七碟菜,因为只有葬礼结束时的“解慰酒”才有七碟菜,用单数。
用餐禁忌:
1.宴席上或在别人家里做客,夹菜时不能翻挑,专拣好吃的菜;只能夹靠自己方向的,不能夹靠别人方向的,有“你还叉到我的名下来了”之说。不要左顾右盼,人前莫啃骨,菜尽莫倒汤。
2.忌直呼菜名。菜名蕴含吉祥寓意,到人家里吃饭,不要直呼菜名,免得主人不高兴。有些菜是另有称呼的,如称猪耳朵为“顺风”,猪舌头为“利子”,猪头为“神福”,猪血为“旺子”。在船家,称猪耳朵也为“顺风”;在开店的人家,称舌头为“利子”或“招财”。“舌”与“折”谐音,不吉利。
3.不可玩弄筷子。把筷子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更不可用筷子指点或打手势;绝对不可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不吉利。
4.盛饭禁忌。盛完饭时忌勺子翻盖,这表示断绝的意思。在水东的水南、白沙一带,主人为表示热情,有帮客人敬饭的习俗。盛饭时,不能盛得太满,堆得像小山包,因为敬神装斋饭才是这个样子。送饭时须双手端递客人,客人双手接过。
5.吃饭时,忌未散席就将桌上的空碗、空盘收走或擦桌、扫地。这些举动都有“逐客”的嫌疑。吃饭时忌不端起饭碗,这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用饭后不可说“吃完了饭”,而应说“吃饱了”。“吃完了饭”意味将死不再吃饭。宴客过程中,主人要始终陪坐,忌提前离席,即使吃饱了也不可先走。
6.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谢厨师。喜事正日前两天,要请好厨师、刀手及打杂人员。喜事后的次日,要备酒宴请厨师,礼让厨师坐首席,主人应放鞭炮为厨师安席,亲自敬酒,以示谢意。事后第三日,还有一餐平常饭菜招待所有帮忙人员,至此,喜事方告结束。
划拳行酒令。宴饮离不开酒,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划拳行酒令曾是本县民间广泛流行的习俗,是酒文化的一部分。酒令蕴含着很多文化典故。酒桌上划拳行令,增添酒兴,活跃气氛,烘托喜庆,其乐融融,不失为一件乐事。
划拳是两人面对面,嘴和手配合进行。两人同时出一只手,谁喊的数与伸出的手指数相符,谁就赢了,否则就是输,输的就要罚酒(喝酒)。酒令多是吉利词语,表示吉祥、祝福。喊酒令能显示划拳人的文采,有的雅致深刻,有的则通俗幽默甚至花哨,只要不伤大雅都是可以的。酒令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现编。
朋友聚会,喝酒行令,如:
一条龙啊!
哥俩好啊!
三星高照啊!
四季发财啊!
五魁首啊!
六六顺啊!
七巧会啊!
八仙过海啊!
九九归一啊!
十全十美啊!
酒令词语典故,如:“三星”指福星、禄星和寿星;“五魁首”指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经求功名,夺得魁首;“六顺”指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七巧会”指牛郎织女相会;“八仙”指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十全”指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称“十全老人”,理解为“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