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敬社官

二、敬社官

乡村的信仰是多元的。天地、祖先乃至社官、土地等一切鬼神菩萨都是敬畏信奉的对象。传统认为,神灵在冥冥中,既可以保佑你,也可以惩罚你。倘若对他不恭,那你得小心,神灵或使你得病受伤,或丢失财物等等。社官大多是散居在村庄周遭的大树下、树丛中、溪边、桥边或田地边。见到盖有一个小庙,里面或有个小菩萨,有供着香火、燃放爆竹痕迹的都是。

乡村的神界颇为有趣。这些基层小神,其职责是保境安民、监督一方人等,并将他们的善恶行为报告玉帝,予以奖惩。与人世一样,有的受老百姓欢迎,也有搞恶作剧,坑害老百姓的,所以就有正神和野神的说法。每个村子都有福主庙,福主菩萨是正神,是经过开光后成为神灵的,保一方平安,所以供奉在庙里。其实神道也是人做的。野神的前身也是人,因落水、上吊等死于非命而成为落水鬼、吊死鬼。这些鬼受命担任基层职务,成为社官和灵官。他们散落在野外,无居所,常受风吹雨淋之苦,大多附在村边的某棵古树或路边的大树。出于敬畏,村坊上会为他们盖个小庙,称之为社官庙、土地庙或婆官庙、灵官庙。这些小神如想要升官,每升一级,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不愿为官,老百姓口碑好,可投胎重新做人,到人世后,可为族长或房长。

路边树下的社官庙(孙仲摄)

初一、十五,经常看到村边上的社官庙有人祭拜,点香烛、放鞭炮、供斋饭等。每逢节日,村人都要来供奉,以祈求平安顺遂,祛病消灾。

诸神职责:

福主:负责本地治安及迎送接待各路神明。

地司:也称地藏王,专管生死命运。

山神:管理山林诸事。

土地:管理本地环境、水火诸多事务。

司命:监管家庭事务,年终上天汇报其家当年的善行与恶行,降福祸,抚之或惩之。

火神:司火,耳背,根据某人某家的恶行,决定以火灾惩罚之。

瘟神:马氏夫人(姜子牙之妻),专司瘟疫。姜子牙治之,以防滥瘟猪牛,故其神位设于猪栏、牛栏上。

社官:又称婆官,相当于村官。

灵官:相当于乡官。

附:

社官(三则)

明先生任乡官时,有村人祭拜社官,明先生喝散,并取其烛夜读。社官恨之,使明先生患病。

明先生求医总未见好。妻子给他去看花树,花小姐说是社官在作祟,需烧些纸钱。明先生大怒,令人砍其树,挖其根,捣其庙。妻劝曰:“社官是管一村的神灵,得罪不得。”明先生曰:“我管一乡,官比他大,为何不能挖?况其贪财贪色,常骚扰百姓,稍有不周,即行报复,如此恶神,理应驱除!”乃将社官庙捣平。

俗话说,人怕强盗鬼怕恶。是夜,社官无处藏身,托梦于明先生,泣曰:“汝亦读书之人,深明事理,何与我过不去?”明先生曰:“汝身为地方基层官员,理应护佑一方,百姓自然敬你。不造福也罢,反而为害乡里,人人痛恨,要你做甚?再不思悔改,我还要将你捉拿问罪!”社官诺诺而退。明先生疾即愈,一方无事。

——青衫《社官》

小神大多在野外,社官就是这一类的神。社官的神灵附在村边或路边的古树上,地方上往往会为他们建个小庙,称之为社官庙或婆官庙。

社官庙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庙,长宽不过一米,高度最多两尺,甚至更小。一面墙就是一整块红石板,屋顶也是用红石雕凿而成。庙门敞开,里面供奉着一个戴礼帽、蓄长胡子、慈眉善目的小石人,那就是社官菩萨。

崇拜社官菩萨,最早盛行于福建。原来的社官庙和其他庙宇一样,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明朝天启年间,邹元标任福建巡抚,遇上江西商会要在泉州建江西大码头。码头上要建江西会馆和货物仓库,需要征购大片土地。征购的土地范围内,有一座占地十余丈的社官庙需要拆迁,可寺庙长老怎么也不肯答应。邹元标巡视泉州,官司打到邹大人那里。邹元标是江西吉水人,自然站在江西商会一边。为了说服寺庙长老,邹大人许诺,江西大码头建好后,由江西商会另选新址重建社官庙。长老问:“怎么建?”邹大人答:“找个好地方,横竖一箭。”古人射箭,一射数百步,新建的社官庙能扩大这么多,寺庙长老当然高兴,便答应了社官庙拆迁的要求。江西大码头建成后,邹元标命人在一棵大榕树下用几根一尺多长的木料,横一根、竖一根地搭了个小屋。寺庙长老气得找邹元标论理,邹大人说:“我不是与你说明白了,新盖的庙宇‘横竖一根’吗?你可是同意了的!”社官庙长老气得脸色发白,又无可奈何,面对堂堂的巡抚大人,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从此,福建的社官庙都是不过数尺的砖木结构小屋。社官庙传到江西,就造得更小了,不过大都由石块搭成。

社官的官位虽然不高,却是得罪不得的。若是有不恭敬者,比如对社官射尿,那他就会射箭,让你手痛脚痛甚至卵痛。到时候就要谢罪,用纸扎个手或脚或一把弓摆放到社官庙前,供斋饭、敬香烛,好几天才会好。因此,大人常告诫小伢子们不得对社官菩萨无礼,要敬畏才是,否则吃罪不起。

社官庙虽小,每到初一、十五,小庙前香火不断,爆竹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村人都来供斋饭祭拜社官菩萨,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时平安。就是平常的日子,哪家发生了一点什么不吉利的事情,比如小孩子生了病,或是受惊吓了,总要提了酒肉,点燃香烛爆竹,在小庙前跪拜供奉。若是碰巧的,敬了社官菩萨之后,病居然也会好。

——易兵《社官庙》

村边竹林中有个社官庙。庙不大,像个鸡笼,只有一个门。门前摆着三只酒杯,里面有个木雕的矮矮胖胖的小菩萨。有一天,小伙伴们到那里玩,把小菩萨搬出来,酒杯也拿出竹林外玩。有人看到小伢仔在玩菩萨,就大声叫喊:“你们这伙伢仔不懂天地,赶快送回去呀,家里人知道会打死你们的!”听了大人的话,心生恐惧,赶紧把小菩萨送回去,照原样放好。当天,家里人还是知道了,大骂一顿,马上煎鱼煮蛋,准备香火、爆竹到社官庙赔罪道歉,连连说孩子无知,请菩萨原谅。挨了大人训斥后,小伢仔们再也不敢动社官菩萨了。

社官是什么样的官儿呢?村里长辈说,社官的官位和族长公一样大,是保护人畜的菩萨。比如人病了,备供品到那里供敬一番;牛跑了,猪不吃潲,也到那里烧点香,大多会灵验。社官要求并不高,有事求他,只要煎条鱼,煮个蛋,提壶酒去敬供,就会顺顺当当为你排忧解难。据说,社官有一副弓箭,如果有人胆敢亵渎他,他就用弓箭射你。让你生个疮,或者弄块石头挡你摔跤,或者让你肿胀疼痛,吃不得、走不动。所以村里没哪个敢得罪他。村里的妇人,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要盛碗斋饭,备荤腥去敬他。

见过社官的人说,社官个子不高,走路快,勤勤恳恳,喜欢劳动。每年春暖花开,社官夜里会出来到田里去抓泥鳅、黄鳝,一是吃个鲜,二是备存吃食不足。这事有点难以置信。一年春天,长辈带人去看夜,一到竹林里,突然火光亮起,一个矮矮的影子,倏地就到了田里。隔三五秒钟亮了一下,很快从近处走向远处。长辈说,看见了么?这是社官在照鱼。西边的灯火,那是邻村的社官,他们在互相问好。

前年路过社官庙,小庙不见了,只有些横七竖八的几块断砖头,砖头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小庙没有了,那些年纪大的妇人,初一、十五照样来社官庙供斋饭。

——彭惠生《社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