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谷村鳌鱼灯

三、谷村鳌鱼灯

吉水鳌鱼灯历史悠久,高傲贵气,原属皇家宫廷灯彩,民间极为罕见,仅在本县盘谷镇谷村流传。

“谷村一千烟,代代傲仔灯”,灯名“傲仔”,意为威风高傲,唯我独尊,睥睨一世。鳌鱼灯是明代崇祯皇帝赏赐给兵部尚书谷村人李邦华的灯彩。1628年,李邦华任兵部侍郎,治军有方,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升任兵部尚书。受命之后,为全心治军,李邦华毅然遣家属还乡,家属留恋京城灯彩,于是崇祯皇帝赐鳌山灯彩一起,由李邦华家属归家玩赏。这起灯彩分坐灯和行灯两种:坐灯有鳌山、龙船、千秋架、故事人物灯等;行灯有龙灯、狮灯、花灯、鳌鱼灯等。因耗资太大,其他的灯都失传了,唯有鳌鱼灯代代相传,至今已传17代,近500年。

鳌鱼灯以其昂头张口的形象和祈祷上进成功、独占鳌头的意思,取名为鳌鱼灯。麒麟,是吉祥的象征,“鳌”通“傲”,意为“独占鳌头”,还表明此灯为皇上所封,只准一村独耍,不准他村庄效仿。鳌鱼灯以金鲤、玉麟、绿狮、黄龙四品组成,每品各两节,共八节,用竹篾、彩纸、木柄、布片、麻绳制成,分别以淡蓝、粉红、橙黄彩布连接起来。

鳌鱼灯表演形式多样,花节繁多,别具一格,尤其是其中的鳌步有鲜明的宫廷灯彩特征,表现出华贵高雅的气势。表演花节有团龙、会圈、跳四门、跳三字、举龙、打龙、步桩、传龙等。套路是:踩四门,走米字,穿之字,转圆圈。插花是:鲤贯、麟摆、狮跳、龙滚、选场对舞,麟与鳌结对,狮与龙成双,追逐嬉戏,各自翻滚,谓之“打龙”,意为吉祥物成群成对嬉闹,祈祷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鳌鱼灯表演时,八个青年,分两人一组,由鳌头师傅带领四小龙群,翩然起舞,按照踩四门、打龙、织壁、步桩、跳龙门的程式完成整套动作。四小龙群气势昂扬,生动活泼,奔放热烈,独具一格。鳌要溜,指动作优美圆滑,似鲤鱼游荡戏水;狮要踊,即跳跃扑腾,有如猛虎下山;龙要卷,就是扭搅旋转,宛如舞弄彩绸。舞者身着灰蓝色镶白边布扣对襟衣裤,由鳌头师傅带领。花节有“团龙”“会圈”“踏四门”“踏‘之字’”“举龙”“打龙”“步桩”“传龙”等。独具特色的“步桩”饶有风趣,一个矮桩,使灯头回首一拗,表现出傲慢的气派。舞灯时锣鼓唢呐齐鸣,奏乐助兴,以古乐调打开台,在“大开门”“风入松”“上山虎”“下山虎”“节节高”“得胜令”等热烈奔放的鼓乐声中,灯彩出神入化,千姿百态,目不暇接,观众欢欣鼓舞,场面热闹壮观。

每年春节伊始,谷村的民众就开始张罗打鳌鱼灯,一直闹到元宵。清朝中叶,鳌鱼灯最为盛行,谷村18族的48个支房,每房至少有一起,最多时有一百多起。整个灯彩队伍,规模庞大,绚丽多彩,十分壮观。有句俗语“看了谷村灯,连夜出生庚(嫁女订婚的生辰八字)”,意思就是外村女儿出生庚对八字,来找谷村舞灯的后生做老公。

表演鳌鱼灯有严格的讲究,有“三不准”:一不准“非进士及第”的房族玩;二不准拜师起牙玩;三不准女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