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状况

二、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状况

我国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存在,不过那时研究的人少,形成规范学术成果的更少。新中国成立后,传媒经济学研究比较密集展开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届时,由于中国传媒业重新开始基本停止了较长时间的经营业务,有关传媒经营的研究也重新开始并逐渐增多,到后来形成了一定热潮。不过,当时的研究基本上只在新闻传播学、业两界展开,极少有经济学专业的人参与。早期的成果只是少量的学术论文以及年鉴中的研究报告等,论文如:1985年张达在《新闻知识》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谈谈报社的企业化》的一文,分析了报业经营问题;1986年,陈力丹在《新闻界》上发表论文《新闻是一种特殊商品》;1989年,周鸿铎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5期上发表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的经济属性》一文,这些是比较早的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进入1990年代后,传媒经营实践在中国迅猛发展并逐渐形成热潮,传媒经济学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热潮,各高等院校建立了一批传媒经济学专业、研究团体,出现了一批研究人员,涌现了一批成果。

在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层面,有周鸿铎的《传媒经济导论》《广播电视经济学》、吴飞的《大众传媒经济学》、金碚的《报业经济学》、吴克宇的《电视媒介经济学》,还有赵曙光、史宇曙合著的《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等合著的《现代传媒经济学》,喻国明等的《传媒经济学教程》等。

其他一些专著有黄升民、丁俊杰主编的《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宋建武的《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陆地的《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曹鹏的《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等,在国内都有一定影响,至于传媒经济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则为数更多。

应该说,目前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相比于1970年代末刚起步的阶段,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对了解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指导中国传媒业实践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也为今后中国传媒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至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首先,它更多地关注中国传媒业实践,从宗旨到问题框架就是针对中国传媒业实践而来,而较少站在整个世界传媒业的基础上构建传媒经济学一般理论体系;其次,由于研究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大多是新闻传播学等人文学科,所以,造成包括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内的许多成果难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难以用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深入、专业化分析等;再次,有关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国内的认识大都局限在西方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框架内,较少将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也算在传媒经济学领域内,而在国际上这已是传媒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应该引起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充分重视;最后,在研究方法上,定量分析少,大部分还停留在定性描述方面,已有的一些定量分析,也基本停留在现状的梳理上,分析深度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