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的特性

二、中国传媒业的特性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容上有较大的比例研究中国传媒业。此处先要对中国传媒业的特性进行分析。中国传媒业同样具有上述传媒业的一般特性即双重属性,同时,由于产生、发展环境等不同,它还有着自己的特性,具体有以下五点。

(一)性质:“党和人民的喉舌”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诞生,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个时期非党的传媒相继消失,之后我国的传媒业统一由党来管理,其定性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什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从以下运作原则可以清楚获知。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发布有关宣传方面的政策到现在,党的传媒业运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党性原则。李良荣在其基础理论著作《新闻学导论》中称:“党性原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而且是整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党的新闻工作(也即现在中国传媒业的运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地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把党的纲领作为自己总的宣传纲领,无条件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公开传播任何违背党纲、党章以及中央、上级党组织决议的文章;不得公开批评关系到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重大方针、政策;对任何违背中央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行展开斗争,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自诞生到现在的100年来,一直以党性原则为自己运作的基本原则。

总之,我国传媒业定性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内涵就是要求传媒业要按上述的党性原则运作。

2001年8月20日,国家又颁布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17号文”),该文件在21世纪开局之年公布,体现了党在新的时期对传媒业发展基本方向的规定。该文件总则第三条中这样规定:“改革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负有重要社会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要确保党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领导,确保宏观控制力……”从该条文可看出,中国传媒业“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会是长期不变的。

(二)运作方针:“两为”方向

有关中国传媒业的运作方向,在21世纪后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指出我国的文化领域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另外,国家针对中国传媒业的主体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第一章总则第三条都有这样的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可以简称为我国传媒业运作的“两为”方向。

(三)双重属性的特殊内涵

中国传媒业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但是这两种属性的内涵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传媒业有所不同。

从意识形态属性来看,一般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就是要求传媒业要遵从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而我国传媒业由于“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它的首要要求是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说是更强调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产业属性来看,中国传媒业也具有产业属性,也可以开展经营活动、获取经济效益,但是要有尺度,这点与其他尤其是西方国家传媒业的产业属性的发挥又有所不同,其他国家传媒业发挥产业属性更多的是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获取经济效益,但我国对传媒业产业属性的发挥有明确的限制,就是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或第一目标,而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第一目标。有关这点,在双重目标及处理原则部分还会有更具体的论述。

(四)双重目标及处理原则

中国传媒业的运作目标是双重的,即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实,这个双重目标是由其双重属性决定的,是其具有双重属性同时又在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之中运作的必然结果。有关这两个效益在实践中的处理原则,国家最新的统一表述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一表述也被一些学者表述成“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或“社会效益第一、两个效益统一”。总之,这是中国传媒业有关其双重目标的处理原则。

(五)身份——核心部分为事业单位

本书所讲的传媒业,指的是那些向大众传播信息的组织,单纯传播广告信息的不算。在这些传媒组织里,其核心部分又是党委机关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因为其受众数量大、时效性强、权威性强,所以影响力最大,因此才是核心。目前这些传媒组织,都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即使你是一个公司,有母公司,母公司也必须向你派驻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治理结构中权利主体的代表来实现其意志,而公司完全是自己在做决策,换言之它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只不过其中有母公司的意志的体现而已,但公司也有可能做出与母公司意志完全相反的决策。而事业单位是什么?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9],即在人、财、物及运作上要受上级单位的支配与领导,简言之,事业单位就是被领导的下级单位,与上级是命令服从关系。核心部分为事业单位,这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特性。

❖总结

中国传媒业是一个有产业功能的宣传子系统

以上是中国传媒业的特性,而“党和人民的喉舌”、“两为”方向、双重属性的特殊内涵、双重目标及处理原则、核心部分为事业单位这五方面的内涵,决定了中国传媒业与其他国家的传媒业有很大不同。它的本质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有产业功能的宣传子系统,它隶属于党组织,是受党组织领导的系统。

【注释】

[1]此处的实物载体与物质载体不同,物质载体包括实物载体与空气。

[2]资料详见金建著《信息产业经济学论纲》,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3]详见屠忠俊著《当代报业经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据波拉特书中内容。

[5]详见马克·尤里·波拉特著《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

[6]2001年9月4日《中华新闻报》。

[7]详见陆地著《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8]此部分中文化产业均指文化大行业,含我国意义上的事业与产业。

[9]黄恒学著《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