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创新的可借鉴形式
在当前世界发达国家传媒组织中,有被较广泛采用的两种组织结构,而且在实践中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分别为事业部制和控股公司制。
(一)事业部制
1.定义
事业部制即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按产品、市场区域、顾客或营销渠道等进行部门化而形成准独立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按照前述内容,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二步是分组,而一般有三种基本分法:第一种,按时间、人数、区域分,如按时间分早、中、晚班,按人数分连、排、班,按工作区域分街区清洁队等,由此形成不同的组或部门;第二种,按工作方式分,如报社的采访、编辑、发行等部门;第三种,企业中按产品、营销区域、顾客或营销渠道等分,形成了事业部等形式。[8]
2.特点
事业部制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条。
(1)各事业部与母组织是部分与整体的隶属关系、上下级指挥命令关系。
(2)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计盈亏,而不是自负盈亏,其盈亏由所属企业负责。
(3)内部有较完备的职能机构,如相关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部门。可以说,独立出去就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可以独立运作,这样平时运作稳定性也强。
(4)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使其能致力于企业战略等。
(5)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
(6)方便对各事业部的绩效进行考评。
(7)在实践中可避免不必要的企业注册、独立纳税等问题。
(8)资源重复配置,运作水平较低。比如因为要配置多套职能部门,所以固定的投入就被分散了,就不能集中起来聘请数量更少但水平更高的人员来组成一套部门,所以运作水平会降低。
(9)事业部之间往往协作性差,影响整个组织运作的有效性。事业部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可能不愿过多帮助其他部门或母组织。
鉴于事业部制的上述特点,在传媒业内一般适用于含有多家子媒或跨区域运作的传媒组织。
(二)控股公司制
1.定义
控股公司制其实是建立在公司之间资本参与关系基础上的组织结构。这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组织结构,不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结构。按理说,本书不该论及此,但是,在我国,传媒组织这样的事业与企业单位也可以建立这种组织结构,其对中国传媒组织是有益的,所以本书在此也进行介绍。
2.控股类型
控股类型一般有三种:绝对控股,持股比例超过50%;相对控股,持股比例为50%及以下,但对公司决策有重要影响;一般参股,持股比例低到对公司决策无实质性影响。[9]
3.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的关系
控股公司(母公司)与被控股公司(子公司)的关系不同于母组织与事业部、分公司的关系,后者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是产权控制关系。在日常运作中,母公司无权直接指挥子公司,而是通过向子公司派遣产权代表、董事、监事等从内部影响其决策,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志,这与行政领导是不一样的。
4.控股公司制的适用范围
控股公司制多是那些在非相关或弱相关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较常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由于经营业务的非相关或弱相关,大公司不必对这些业务经营单位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而代之以持股控制,这样就节省了管理成本。[10]该种组织结构同样适用于一些公司化运作的传媒企业。目前,世界上的传媒企业包括绝大多数知名传媒集团都普遍采用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在增加盈利点的同时节省管理成本。针对中国来讲,同样适用于公司化运作的传媒企业,目前中国传媒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加深,传媒在非相关或弱相关领域扩张以获取更多盈利点的行为也不断增多,因此这种组织结构肯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注释】
[1]详见汪祥春、于立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相关资料详见BBC网站。
[3]此两者在我国都没有正式的“传媒”身份。
[4]详见高程德主编《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页。
[5]详见王瑞璞、张湛彬著《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以上观点参考了王凤彬、李东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该部分图及相关资料部分参考了童兵著《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详见王凤彬、李东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详见王凤彬、李东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详见王瑞璞、张湛彬著《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