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内涵及其在传媒业中的体现

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内涵及其在传媒业中的体现

(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内涵

企业规模是指技术设备、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对于企业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运作的平均成本下降,收益增加,这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规模经济,二是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只产生于单一产品、劳务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范围经济则是指企业生产或经营两种及以上产品或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日本学者植草益认为: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产品或劳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可见,两者最终区别在于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规模经济是一种,范围经济是两种或更多。

根据一个企业内规模经济产生的环节,又可把规模经济分为生产规模经济与经营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经济是就企业内部生产环节而言的,是通过生产能力的改变,逐步地扩大规模时成本递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满足最小技术效率的要求。一个企业的技术设备设计时有一个最小生产量,只有达到这个最小生产量才能使收益与生产成本均衡,在一定限度内,产量越高则可以尽可能摊薄生产成本;第二,规模扩大是导致分工从而获得专业化以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第三,能够促进辅助生产业务效率的提高,如规模扩大后可能实现仓储、运输等自动化,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第四,生产规模扩大后,由于学习曲线效应的存在而增加员工操作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经营规模经济则是一个企业内除去生产环节以外的部分所产生的,其产生原因有: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融资成本的降低以及可获得技术开发规模效应等。两者只是产生原理稍有不同,后边将会有具体论述。

范围经济是企业因产品或经营的劳务种类的增多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其也可以根据产生环节的不同分为生产范围经济与经营范围经济。

生产范围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知识与经验的共享;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可以多重开发增值;品牌资源共享;等等。

经营范围经济与经营规模经济的效果是一致的,如都使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融资成本降低以及可获得技术开发规模效应等。[1]

(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传媒业中的体现

相对于传媒业来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实践中都可以实现。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针对封闭性组织而言的,对此的论述,可从两种传媒组织形式展开。一是只提供单一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如只有一家报纸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二是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如从提供多家报纸的报社到跨媒体的传媒集团等。其中,提供单一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可获得范围经济。具体表现如下。

1.只提供单一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

按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原理,只提供单一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包括生产规模经济与经营规模经济。

以报社为例,对于一个报社而言,其业务可分成生产与经营两部分。

生产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

首先,满足最小技术效率的要求。一定限度内,报纸产量的扩大,会满足报纸生产流程设定能力的需求,以印刷环节为例,每家印刷厂都有一个最小设计生产能力,报纸印刷量只有超过这个设计生产能力才能实现收益与生产成本均衡,所以生产规模越大越好。

其次,只有报社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在内部实现更加细致的分工,从而可以提高内部各运作环节的专业化水平以提高效率。

再次,在促进辅助生产业务效率的提高方面,如前文提到的仓储、运输自动化等,一家报社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其有条件在仓储、运输等方面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技术等。

最后,在学习经验曲线方面,报社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采编、印刷、发行等,如果生产量扩大,可以使各环节增加熟练程度从而提高效率。

经营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

首先,产出量的扩大会降低采购成本。例如,产出量的扩大会使原材料如新闻纸等采购时由于一次性购买量的扩大而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可获得较高的折扣。

其次,降低销售成本。如同样的发行网络,如果发行更多数量的报纸,则使发行网络运作总成本摊薄。

再次,降低融资成本。由于报社规模大,具有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融资信度一般较高,这样往往能以比小规模报社低的成本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复次,降低管理成本。报社的规模扩大,管理上可以采取更好的技术、设备与更细致的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最后,技术开发规模效应。规模大的报社总比规模小的报社更有实力投入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策划等,具有技术开发规模效应。

2.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

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包括传媒集团,在其运作过程中,不存在规模经济,出现的只是范围经济。

我们前面已提到,范围经济也据其产生环节的不同而分为生产范围经济与经营范围经济。

生产范围经济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知识、经验的共享。传媒业虽然类别上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但基本运作模式是一致的,基本活动都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广告经营。所以,在生产、销售、管理等日常运作许多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共享。

其次,投入要素可以多重开发利用。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的运作中,许多资源有多重利用价值。以信息为例,一条信息可以多重开发,比如一条新闻素材,在受众定位、内容定位不同的报纸上,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从而可以使该信息增值;针对跨媒体集团,由于各传媒物理技术特性不同,更是可以多次利用,如一条新闻素材在电视上可以呈现为图像新闻,在报纸上可以呈现为文字消息,在杂志上可以深层挖掘成为深度报道,等等,从而实现其增值。

再次,品牌资源共享。在提供两种或以上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中,某份强势传媒的品牌资源完全可被其他相对弱势的传媒利用,从而实现品牌的增值。

最后,可以提供各传媒广告资源组合而成的“广告套餐”。各传媒由于受众定位的不同,广告资源有不同的受众覆盖,所以,如果各传媒的广告资源组合成“广告套餐”,则可以增加广告覆盖面,这样对某些广告主有较大的吸引力。据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提供的统计数据,该集团在200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中有近70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是在有美国在线“捆绑”的情况下实现的。

前文已经说过,经营范围经济与经营规模经济的效果是一致的,两者只是产生原理稍有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降低采购成本。如有两家及以上独立运作报纸的报社,可以联合采购新闻纸等原材料,由于购买量的增加提高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获得有利的折扣;采购办公用品等其他物资也是如此。

其次,降低销售成本。最显著的如报社可以利用同一个发行系统发行所有报纸,从而节省原来每家报纸都自己组建发行系统的费用,由此降低了销售成本;在跨媒体集团中,同样的销售网络可以流通多种内容产品,如报纸、书籍、音像制品等。

另外,降低融资成本、管理成本、技术开发规模效应等与前述提供单一内容产品的传媒组织经营规模经济的原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