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融资出现的原因
1978年后,中国传媒业商品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发展,在此过程中,融资行为也逐渐增多,并最终于1990年代中期前后形成高潮,引起了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以及境外资本的高度关注。那么,为什么传媒业的融资能够形成热潮?简单而言,这主要是因为传媒业在1990年代后资金需求日益迫切,而恰好资本市场又对其看好。
(一)传媒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传媒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国家逐渐减少拨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媒业绝大部分是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多退少补,并无资金缺少不缺少的说法。改革开放之后,传媒业开始“企业化管理”,在市场上通过经营获取经济补偿;同时,国家对传媒业的投入也从最初的财政包干到逐年递减,最后发展到大多数传媒自收自支,经济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由此,很多传媒的资金就显得紧张。
2.传媒业各项开支增多
第一,传媒业运作成本大幅提升。
从1978年后,传媒业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以报业来说,纸张成本占我国报业直接成本的70%左右,而新闻纸从1978年开始即频频大幅提价,每吨从1980年的730元涨至2000年的6300元左右,涨了近8倍。
传媒从业人员的薪酬大幅提高。其数目早已从1980年代一百到几百元上升到1990年代数千元,传媒经济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有的传媒一般采编人员收入超过万元。
传媒竞争激烈,大多数传媒为增强竞争力都不惜重金,据有关方面资料,一些传媒为采访体育等方面的国际赛事,一次跨国采访的开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
这些方面的原因,都使传媒的运作成本大幅提升。
第二,设备更新、组织扩大规模等都需要资金。
传媒业要向前发展,在采编设备、印刷设备、通信技术设备、办公用具以及发行网络建设等方面都要不断更新换代、扩大规模。以报业为例,据相关人士提供的数据,1990年代印刷10万份以上报纸的SSC印刷机,建成投产至少需1400万元。
两办“17号文”公布后,允许“选择中央和一些省级报业集团、广电集团跨地区经营”“主要采取兼并、重组、合作联营等形式”,也可以“跨媒体兼营”。传媒业要进行兼并,又需要大量资金。据有关方面的数据,1990年代末期,在债务、债权全部接受的情况下,在我国收购一家报纸的成本每万份发行量约需70万到110万元人民币,整体收购动辄需几百万、上千万元,还需要再追加资金才能全面启动。[1]这在当时是很高的额度了。
3.传媒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其需要资金以获取竞争优势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传媒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竞争的失败者没有收入,自身发展将十分困难,而竞争就要促销,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聘请优秀人才、更新技术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加大采编等运作的投入等,这些无不需要巨额资金。
当然,传媒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面临国外的竞争压力、需要加速发展等,但是以上三条是最重要的。
(二)传媒业自身优良的投资条件被资本市场看好
传媒业投资条件优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传媒业投资回报时限短,回报率高
有统计显示,从1988年到1998年,10年间我国报业投资回报率大致处在17%—50%这一区间,远远高于同期其他产业。[2]再以广告收入为例,据统计,四大传统传媒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年广告营业额,从1992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24.1%,而GDP在大致同期的1993年到2007年,年均仅增14.9%。可见其投资回报时限之短、幅度之高。
2.传媒业具有身份优势
传媒业由于党的“喉舌”的特殊身份,加上其追求真实性、公信力等的本性,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同时,其在政策上、财政上较易获得国家支持;由于属于在行政区域内进行相对垄断性的经营等原因,收入相对稳定;长期经营积累的物业等资产也很可观;传媒业知名度高,容易提升投资方的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
正是由于传媒业有这样优良的引资条件,才使得1990年代后半期的整个资本市场对其垂涎不已。中国传媒业彼时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2000年下半年市场上的“互联网泡沫”一度破灭后,中国传统传媒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境内外的传媒、投资集团纷纷瞄准中国传媒业。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在2002年前后所做的《中国:洞悉经济形势,掌握无限商机》研究报告中,对中国市场做了10个月的调研,对外国投资者感兴趣的六个行业做了分析,其中就包括传媒业。前面已经提到,彼时以时代华纳、维亚康姆、新闻集团、路透社、迪士尼、道·琼斯等为代表的国际传媒巨头频繁与国内接触,纷纷以合资、合作等形式试探性地进入中国大陆,如据《中华新闻报》所载,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在上海与上海工业控股公司合资成立了一个传播公司,通过投资2000万美元挤入上海这样一个经济触角覆盖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城市;2002年12月19日,湖南电广传媒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长沙签署协议,双方此后将从节目制作、世界性发行以及节目交流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2003年4月,维亚康姆旗下MTV全球音乐电视网获准正式落地广东省。
这种种举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国际传媒巨头看准了传媒业是所谓中国大陆最后一块尚未完全开发、能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市场。在国内,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许多中低端产业在以知识密集型经济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挤压下业已进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大量从中流出的资本都急于寻找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新的投资领域[3],许多都虎视眈眈地盯住了传媒业。
从上面(一)、(二)两项论述不难看出,一方面传媒业需要资金,另一方面自身优良的投资条件备受资本看好,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与资本市场结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