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纸广告经营

一、报纸广告经营

(一)报纸广告类别

当前,中国的报纸广告可以分成四大类,具体如下。

(1)工商广告

工商广告在此处具体指广告主介绍自己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广告。是报纸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2)公益广告

很多国家都规定刊登公益广告是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应尽义务,一般免费或打折扣。

(3)分类广告

分类广告是指根据内容归类刊出的信息简单、面积较小的广告。根据内容不同,分为商业广告与非商业广告。分类广告在形式上有别于其他广告。

分类广告具体有如下特点:面积较小,一般相当于报纸上的栏花;价格较低廉;根据内容归类刊出;受众是主动阅读,可以增加报纸的发行量;投放地域性强,因为在实践中它更偏重于生活实用信息;面广量大,经济收益不可小视,1998年美国报纸分类广告收入占报纸广告总收入的40.3%;比较不受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有时经济低潮时反而上升,因为此时就业、租房等实用信息数量往往会增加。

(4)插页广告

插页广告也叫夹报广告。插页广告的特点在于:第一,不属于报纸的正式版面,一般被认为广告效果不如正版上的好,但价格较低;第二,地域针对性强,可针对某特定区域插入报纸正式版面投放,这样也降低了广告主的成本。

(二)报纸广告规格

报纸的广告规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以占据版面面积大小来定,有整版广告、半版广告、通栏广告、栏花广告等,面积越大价值自然越大;二是根据在报纸版面上的位置来定,有报眼广告、中缝广告等,位置越显眼单位价格越高,如报眼广告单位价格明显高于中缝广告。

(三)报纸广告投放的特点

1.广告投放在时间上的特点

中国报纸广告投放在时间上的特点是:周末、节假日之前一段时间是投放量的高峰,周末、节假日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是低谷。此处的节假日指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周末双休日加上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我国一年的固定假日超过110天。在这期间,社会消费量很大,从而在假日前后以及期间形成很大的差距,形成了受人瞩目的“假日效应”。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假日效应”已十分明显,而广告市场素有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称,即广告市场的表现非常受经济起伏的影响,那么广告市场是否也有“假日效应”?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曾对2002年、2003年全国1000多种报纸和期刊的广告投放量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显示:自从1999年我国实行长假制度后,广告投放的“假日效应”清晰显现。根据该机构的调查数据,1、4、9、12月是广告投放量高峰,2、5、10月是低谷,而2月(2002年、2003年春节均在2月)、5月、10月是3个长假所在月份,也就是说,假日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广告投放量处于低谷,假日前一段时间广告投放量处于高峰。

实践表明,基于周末的广告投放也有这个特点,即周六前的一到两天广告投放量大,周六、周日投放量明显下降。

2.广告投放在空间上的特点

广告投放在空间上的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地方性报纸强于全国性报纸,城市性报纸强于范围更大的区域性报纸。这主要是由于广告主投放广告的目的在于达到产品销售最大化,而城市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购买条件便捷,最有可能达到这一点,所以吸引了广告主最多的投放。另外,相对于一些广告投放“大户”来说,比如房地产,绝大部分是在当地进行销售,在全国投放广告进行促销成本高而收益很低,所有这些原因,都使中国报纸广告投放在空间上呈现地方性报纸强于全国性报纸、城市性报纸强于范围更大的区域性报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