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有迷惑条件的习题诱使出错,加工和完善已有图式

三、用含有迷惑条件的习题诱使出错,加工和完善已有图式

实践告诉我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失败和教训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甚至终生难忘。教师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应准确地分析研究,有目的地设错,诱使学生走入误区,再引导其发现自己上当,学生自然就怀疑自己的原有图式。通过对错误的质疑、否定,学生将对原有的不完善的图式进行加工、补充使其完善,这是学生学习中的一次大飞跃。教师教学时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具有迷惑性的习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功的概念”的教学中给出问题:运动员用300N的力一脚把足球踢出,足球在足球场上运动了80m远,那么该运动员对球做功为:

学生若没有真正理解功的含义和本质,表面地认为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就会上当,选A答案。题目中300N的力和80m的位移是迷惑条件。学生先上当,再反思,就会重新认识什么是力的功,发现题目中给的两个条件互不相干,足球的80m位移并非是在300N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通过对这道题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克服乱套公式、不加分析的习惯性毛病,而且对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教法较教师反反复复强调“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之乘识”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