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模式有四个特征:第一,结构性,指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手段)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的组合关系与方式;第二,中介性,教学模式可以作为静态的教学理论与动态的教学实践的中介;第三,制约性,指教学模式受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第四,整合性,指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整合。
教学模式构建的目的是在现代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科学的、动态开放的教育教学思路和关键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桥梁。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教学过程中促进个体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一个系统、整体、动态结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
教学模式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提出构建本模式的背景,阐述构建本模式的原则、特点及基本框架,给出模式的若干变式,模式的探索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效果与评价思考。[8]
2.“三体”教学模式
“主体—整体—群体”简称“三体”,是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是教学的模式或方法系统,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核心。主体是教学对象,整体是教学策略,群体是教学方式方法。“三体”思想既构成模式系统,又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三体”教学是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简明概括,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的提炼和升华。
“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主体性的根本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特点是,能学(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想学(良好的学习动机)——会学(良好的学习策略)——坚持学(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良好的学习效果)。
“整体”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整体贯彻。第二是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组织,以单元为线索,系统设计、整体教学。既要在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上整体设计,纵向地逻辑联系,又要在单元间以及相关学科间横向地联系;既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好一节课内容,又要会学一章内容、一个学期的内容、一本书的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内容。一节课是一个小整体,一个单元就是一个较大的整体,一本书一门学科就是更大的整体。学和教的最佳策略公式是“整体——部分——整体”,从小整体出发,向较大的整体推进,目标是掌握较完备的整体;从粗放型的整体出发,向精细化整体过度,最终发展为功能更强的整体。第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优化。第四是从学习者出发,以学论教,学教一体化设计。
“群体”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不可忽视学生群体中生生互动对发展带来的竞争、激励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生群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不是无知的求知者。第二,要构建和形成教学模式群,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主张有模式,但不唯模式,要形成模式体系,有基础模式,有变式,有发展模式,是动态开放的。“群体”思想的核心要素是合作、活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使教学成为让学生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