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习惯性定势思维诱入误区,转换和发展图式
2025年10月13日
四、利用习惯性定势思维诱入误区,转换和发展图式
“习惯性定势思维”是中学生求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基本图式或常规图式是能力培养的需要,但还应注意克服定势思维产生的负作用。教师必须澄清每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条件性和局限性,并予以扩充和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灵活辩证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才能。
如,在运动学中,学生面对“一辆汽车正在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求汽车8s内的位移S”。这类题目最容易表现出定势思维,即不注意运动过程的分析,直接用位移公式S=vot+at2/2,求得S=16m。教师若问“在8m末汽车仍在运动还是早已停下”,这时学生便会意识到自己过程不清就乱套公式的错误。因此,帮助学生克服习惯性定势思维负作用的最好的途径就是诱误,使学生步入误区,再揭示矛盾,使学生认识错误,打破自己原有的定势思维结构。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暴露学生的错误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出错、自己纠正,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等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举错辨误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能够明显地表现出它的功效。通过对具体问题创设情境,展开思维,从而识错,使学生清醒,否定、改造旧的图式,补充发展已有图式,建立和创造新的图式,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