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5年10月13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年一度的高考,总会引来全社会的极度关注。当今的独生子女们,本身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没有承受过挫折。面临高考的每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及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进入一所好大学,而空乏的说教,给本应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的考试人为的增加了紧张的气氛。高三第二学期,大多数中学均安排考前冲刺模拟练考。一月考一次,模拟考试3~4次,且不说这些试题的质量如何,每考一次要进行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全市甚至全省排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是求胜心切,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次次能排上好名次,一次比一次的名次更靠前。家长的这种动机和渴望心理不时地转嫁到学生身上,往往无意中促使和加剧了学生的怯考心理,期望值越高,考试焦虑就越严重,其考试结果也越差。刘婷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当这种考试焦虑已相当严重的时候家长把她带到了我的面前。本人做了一些诊断,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最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虽然仅一个例子,但说明了不良心理问题行为是当今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心理咨询、问题行为矫正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帮助每一个人成功,我们都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地生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