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 光照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光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是其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光照主要影响植物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植物的生长发育。90%以上的中药材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积累干物质。另外,光能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等。所以光照是植物类中药材种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光照强度及时间都与栽培药材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药材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需求,根据需求的不同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中间型植物。①阳生植物:此类植物要求生长在阳光充足、不耐荫蔽的地方,若缺乏阳光,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低,如薏苡、知母、菊花、芍药、丹参、龙葵、延胡索等。②阴生植物:此类植物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喜生长在阴湿的荫蔽或林下,因其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当强光照射时,叶片水分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下降,如黄精、玉竹、石斛、黄连、淫羊藿等。③中间型植物:介于阳生与阴生植物之间,适应性较强,在光照良好或荫蔽的环境中都能进行正常光合作用,如百合、麦冬、姜、党参、白术等。有部分中药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如厚朴幼苗期或移栽初期忌强光,要尽量做到短期遮阴,而生长期则需充足的阳光。一般而言,植物在开花结果阶段或块茎贮藏器官形成阶段,需要养分较多,对光照强度需求更高。

光照与黑暗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光周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影响植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分枝及某些地下器官的形成。根据中药材生长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①长日照植物:日照长度大于某一临界时长(一般12~16小时),或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每天光照逾长,长日照植物开花逾早,反之则延迟开花或不开花,如红花、莱菔、当归、紫菀等。②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只有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时长(一般12~14小时),或暗期超过一定时数才开花的植物。但短日照植物如果每天日照过短或在连续黑暗中,光合作用很弱或停止,导致其营养不足,植物也可能不开花甚至死亡,一般每天光照时数不低于6小时,如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龙胆等。③中间型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如荞麦、地黄、蒲公英、千里光等。光周期不仅影响栽培中药材花芽的分化与开花,同时也影响其器官的形成,如山慈菇、荸荠球茎的形成要有短日照条件,而大蒜鳞茎的形成要求有长日照条件。

了解和掌握栽培药材对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要求的特点,对其栽培有重要作用。在种植过程中,应考虑所要种的药材是否适宜当地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可通过选地、间作、套作、修剪、合理密植等调整其对光照的要求;也可通过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用人工控制光周期,来促进或延迟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