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以无性繁殖为主。选择肥大、丰满、皮色有光泽、不干缩、质地硬、未受冻、无病虫害的根茎做种。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p H值5~7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宜。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宜与水稻、十字花科和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整地 待土壤解冻后,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厩肥5000~800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为防止积水和便于灌溉,应在整平耙细的土壤上开沟,沟距48~52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5厘米左右,沟不宜太长,一般在20米以内为宜。若地块过长,可打截划区种植。
3.种植
(1)晒种 栽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内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
(2)掰种 选发芽正常的姜块,掰成每小块带有一个健康粗壮嫩芽的仔姜(少数瘦小的姜块可留2个芽)。姜块大小要适宜,一般中块姜掰成5~7块仔姜,保证每块重量在50~100克为宜,多余的芽可用手抹去,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
(3)栽种 掰选后即可栽种,栽种时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应在栽种前1~2小时浇足底水,底水下渗后,将掰开的种姜的伤口处蘸上草木灰或药物杀菌剂,按一定的株距把种姜摆放在栽种沟内,幼芽方向应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把种姜按入泥土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再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种姜排好后用锄头将垄上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并搂平耙细,要求覆土厚4~5厘米,不可过厚或过薄,如果过厚,对姜芽出苗不利,过薄则表土易干,同样影响发芽。
(4)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受土壤、肥水条件、栽种期、栽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一般土壤肥力高、肥料供应充足、田间管理较好的园地,适当稀植,行距为33~40厘米,株距为24厘米;坡地、瘦土园地,管理水平较差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行距为33~40厘米,株距20~22厘米。
4.田间管理
(1)田间防晒 露地栽培可在种植后用秸秆平铺于土面上,以保持土壤湿润。待生姜出苗时,再把秸秆顺姜行插成排用以遮阳,待气温降低后拔掉秸秆,以利于光合作用。
(2)除草 种植6~10天后,部分杂草已开始生长,可用40%的百草枯或10%的草甘膦进行喷雾除草。待姜苗出齐后则不可用药物除草,只能人工拔除。
(3)水分管理 出苗后,适当干燥的土壤可提高地温,促进出苗及生长。生长中期至收获前,湿润的土壤有利于分枝及块茎的膨大,一般相对湿度宜保持在80%左右。晴天应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为避免植株徒长以及病虫害发生,不可漫灌,以防过分潮湿和渍水。
(4)追肥 苗出齐后可追1次提苗肥,此时姜苗生长量小,需肥量不多,宜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每亩灌施1000~1500千克,或用复合肥15~20千克撒施。第2次施肥在大暑后,此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有重要作用,要求肥效长,每亩用2000~30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水并添加三元复合肥25~40千克混施。第3次追肥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有6~8个分枝,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生长的时期,可根据植株的长势来追肥,植株长势一般的可每亩施30~45千克复合肥,对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可酌情少施,避免茎叶徒长。每次施肥时配合清除杂草。
(5)培土 为防止根茎膨大时露出地面影响生长,需进行培土。培土工作可结合中耕除草和追肥进行,第1次培土在6月中下旬进行;7~10天后,培第2次土,培高10厘米;半个月后培第3次土,培成18~20厘米高的土埂。
5.病虫害防治
(1)腐败病 栽种前30天左右,使用专用施药器具按30厘米左右的间距将药液施入15~25厘米深的土层,每点注入药液2~3毫升,再用塑料膜覆盖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备播。
(2)根结线虫病 每亩用3%氯唑磷颗粒剂10千克,80%二氯异丙醚乳油3千克熏蒸土壤;或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100~150克,灌后可浇1次水。
(3)斑点病 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炭疽病 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5)枯萎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泡种姜块1~2小时,捞起后拌草木灰栽种。发病初期在病株及其四周浇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每隔3~5天浇灌1次,连续防治2~3次。
(6)叶枯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7)立枯病 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40%拌种双悬浮剂600倍液,或10%立枯灵悬浮剂300倍液,或50~100毫克每毫升的井冈霉素,或抗霉菌素120水剂200~3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每隔2~3天喷1次,连喷2~3次。
(8)病毒病 可用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9)螟 可用50%杀螟硫磷乳剂500~8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10)小地老虎 可用灭杀毙8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
(11)异型眼蕈蚊 栽种前用40%二嗪磷粉剂拌种,用量为种质量的0.4%;发现幼虫为害根茎部时,可喷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灌蔸,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2)蓟马 可用5%咙虫眯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