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生产以无性繁殖为主,用有性繁殖进行种苗复壮。无性繁殖以芽头饱满、参体匀称、无分叉、无破损、无病虫害的块根作为种参;有性繁殖以母本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生长整齐一致植株的成熟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丘陵坡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以生荒地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的地为宜,土壤应为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p H值中性偏微酸性。
(2)整地 前作物收获后,将土壤翻耕25~30厘米;约20天后,再耕翻20厘米以上,并亩施腐熟过的农家肥或堆肥1500~2000千克,耙细、耙均。栽种前,每亩用西洋复合肥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混合,撒入土中作种肥。做厢,厢宽70~90厘米,厢长依据地块而定,一般不超过10米。坡地顺坡开厢,沟深25厘米左右,平地沟深25厘米以上,厢面做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
3.种植
(1)无性繁殖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栽种。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取出沥干,用清水清洗残留药液,晾干表面水。①条播: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纵向或横向开沟,底宽5厘米,沟深5厘米,按株距3~5厘米把块根播于沟内,芽头保持同一深度,然后耙平厢面,参头距地面2.5厘米为宜,土质较黏的地块可浅一些。②撒播法:撒播在厢面上按株行距8厘米×13厘米或6厘米×15厘米,品字形摆放种参,参头(芽头)朝一个方向,细土覆盖厚度6~8厘米,覆土后厢面呈弓背形,轻轻压实厢面土壤。每亩用种参35千克左右,用种量不宜过大、过密,否则,参体个头偏小,影响产品质量。
(2)有性繁殖 种子具有休眠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解除休眠;或低温(0℃左右)沙藏层积,层积时间为播种前45~50天进行,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发芽。层积后的种子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距地面约30厘米均匀撒于畦面上。撒种量每平方米600~1000粒,播种量每亩2.5~3千克,覆土厚0.5~1厘米。出苗后,当出现2片小叶时,用1%磷酸二氢钾喷施2次,间隔6~7天,4~5月进行间苗。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3月上旬,参苗齐苗后进行浅中耕除草,5月上旬,参苗封行后,停止中耕,坚持除草。
(2)定苗 4月中旬,参苗封行前拔除病株、弱株。
(3)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亩施钙镁磷肥25千克左右、钾肥10千克左右、高效复合肥20千克左右,肥料均匀撒于厢面,宜在阴天或雨前施肥。4月中下旬进行第2次追肥,每亩施磷酸二氢钾5千克左右,配成0.5%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早晚进行。
(4)排灌水 定期检查沟和厢面,清除沟中积土,保持厢面平整,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叶片出现轻度萎蔫时,人工灌溉,以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浇透为宜,早晚进行。
(5)越夏管理 留种地,春季应在厢边作业道套种玉米遮阳,降低田间温度,利于种苗度夏,也可增加收入。玉米穴距20厘米,每穴留2株,未套种玉米的作业道可种植大豆。
(6)种参保存 ①冷库保存:7~8月份,挖出块根,选取种参,保存于0~5℃的冷库中,每半月检查1次,清除霉烂块根,栽种时取出。②原地保存:将种参保存在留种地,10~11月份栽种时,挖出种参,去掉泥土即可栽种。③沙藏保存:7~8月份,挖出块根,选取种参,按沙与参3∶1比例进行保存。存放在阴凉、干净、无污染的环境中,每半月检查1次,清除霉烂块根,栽种时取出。
(7)种子收集 5月下旬,种子脱落后或待地上部枯黄倒苗后,用特定功率的吸尘器收集散落在地上的种子,过筛或水漂等方法除去杂草、沙土,种子低温贮藏。
5.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和紫纹羽病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勤除草松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消毒。
(2)叶斑病 块根收获后彻底清理枯枝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严格实行轮作;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发病严重时,喷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1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根腐病 栽种前种参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进行消毒;发病期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用40%的敌磺钠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
(4)病毒病 加强选种,淘汰病株,选择无病、抗病性较强的植株作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用种子复壮时,种子经0℃低温处理40天播种;整地时亩用50%多菌灵400克稀释800~1000倍喷于土表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期亩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亩用3.85%毒必克水乳剂10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
(5)灰霉病 从4月初开始喷1∶1∶1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3~4次;发病时,用50%异菌脲或嘧霉胺800倍液喷施。
(6)虫害 虫病严重时,用50%多菌灵1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及土面,或用麦麸、豆饼等50千克炒香,加90%敌百虫0.5千克,加水50千克诱杀,傍晚进行,每亩施1.5~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