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生产上多用种子繁殖种苗,以0~2代健壮白头麻作为生产移栽的材料。选择个体发育完好、顶芽饱满、重量在100克以上的箭麻作为生产种子的母麻,于5~7月采集将裂的果实用于繁殖种苗。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天麻栽种地气候应凉爽湿润,土壤以腐殖质丰富、疏松、p H值5.5~6、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2)整地 天麻栽培对整地要求不严,砍掉地上杂物,便可挖穴种麻。

3.种植

(1)菌枝材的培养 ①备材:以木质坚实、易接菌的树种作培养菌枝材的材料,如桦木、青杠、槲栎等阔叶树种。选直径1~2厘米的树枝,斜砍成长6~10厘米的小段备用。为提高菌枝质量,缩短培养时间,可将砍好的枝段放在1%蔗糖和0.25%硝酸铵混合溶液中浸泡4~6小时。②培养时间:菌枝材一般应在菌棒材培养前的1~2个月进行。天麻无性繁殖冬栽所用菌枝材需于5~6月份培养,春栽则需在头年10~11月份培养。用于天麻有性繁殖的菌枝材,3~4月份培养比较合适。③培养方法:选择无污染的地方,挖深30厘米,宽60厘米的坑。在坑底平铺一层约1厘米厚湿润树叶,将备好的树枝段相靠摆上一层,在树枝上撒一薄层三级蜜环菌菌种,然后盖一薄层沙土,以盖严树枝和填好枝间空隙为准。同法培养8~10层,最后顶上覆盖5~6厘米沙土,再盖一层树叶或其他覆盖物以保持湿度。

(2)菌棒材的培养 ①备材:选择青杠树、桦树等阔叶树种的树干或树枝作培养菌材的材料。大小以直径3~10厘米的较好,将树材锯成长约45厘米的段,木段每隔3~6厘米砍一鱼鳞口,砍2~4排。②培养时间:有性繁殖用菌材于3月上、中旬培养;无性繁殖冬栽用菌材于6~8月培养,春栽于9~12月培养。③培养场地:场地选择无污染的生荒地。土壤沙质,能透水、透气、保湿,p H值5~6。④培养方法:挖深40~50厘米的坑,大小根据地形而定。将坑底土壤挖松整平,铺一层厚约1厘米的湿树叶,树叶上平摆一层树棒,两棒间加入菌枝材3~4根,用清水浇湿树棒和树叶,然后用沙土或腐殖土填好棒间缝隙,土壤不宜过厚,以盖过木棒为准。继续放入第2层木棒,棒间加入菌枝后覆土一层。依次培养4~5层,最后覆6~10厘米厚土,顶部覆树叶一层。

(3)种子生产 ①种质的选择:天麻栽培生产中主要选用红天麻和乌天麻作为栽培种源。红天麻生长快,适宜在海拔500~1500米的地区栽培。乌天麻生长较慢,耐旱力低,药材折干率高,适宜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区栽培,是贵州高山区栽培的优质种质。②种麻的采挖及选择:作种的箭麻一般在11月份休眠期或2月下旬至3月初天麻生长尚未萌动前采挖。选择个体发育完好、健壮,顶芽饱满,重量在100克以上的箭麻作为培育种子的种麻。③种麻的贮藏:箭麻采挖后,应及时定植。但在较寒冷的地区(冬季地下5厘米处地温<0℃),可采取沙藏的方式贮藏于室内,控制好温湿度,至次年春季解冻后栽种。④种麻定植: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不积水的地方搭建育种棚。做宽60厘米的畦,两畦间留45~5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授粉操作。2月底至3月上旬进行定植。将选好的箭麻定植在畦上,顶芽朝上,向着人行道。按行株距15厘米×10厘米栽培,然后覆土5~8厘米。⑤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应根据土壤墒情3~5天浇水1次。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30%~80%。顶芽抽茎伸长后在芽旁插竹竿一根,防止倒伏。现蕾初期,摘除顶部的3~5朵花蕾,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⑥人工授粉:授粉需在开花前1天或开花后3天内完成。选择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授粉,采取同株或异株授粉均可。授粉时左手轻轻捏住花朵基部,右手用镊子慢慢取掉唇瓣或压下,使雌蕊柱头露出。从另一株花朵内取出冠状雄蕊,弃去药帽,将花粉块粘放在雌蕊的柱头上。⑦种子采收:待天麻蒴果颜色由深变浅,手感由硬变软,果实内种子呈乳白色已散开,不再成团时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应立即播种,不宜贮存。

(4)种苗繁育 ①种子播种时间:种子采收当年6~8月播种。②拌种:将培养好的萌发菌菌种撕碎,放入盆中或塑料袋内;将天麻蒴果捏开,抖出种子,均匀撒播在萌发菌上,反复搅拌混匀。将混匀的天麻种子和萌发菌装入塑料袋内,室温、避光条件下放置3~5天,可促进天麻种子接上萌发菌。每平方米用萌发菌菌种2~3袋,蒴果18~20个。③播种方法:挖开预先培养好蜜环菌的菌床,取出菌棒,耙平穴底;穴底铺一薄层壳斗科树种的湿树叶,将拌好种子的菌叶分为两份,一份撒在底层,按原样摆好下层菌棒,棒间留3~4厘米距离,覆土至棒平,铺一层湿树叶;再将另一份拌种菌叶撒播在上层,放蜜环菌棒后覆5~6厘米厚的湿土,穴顶盖一层树叶保湿即可(固定菌床播种法)。也可将天麻种子、萌发菌、蜜环菌菌枝、新鲜木段一齐播下(四下窝播种法),操作与固定菌床播种法基本相同,但不需预先培养菌材和菌床。④苗期管理:播种初期要注意防雨,遇大雨时应及时清理积水;天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菌床内水分含量在65%左右;夏季温度高于30℃时应在菌床表面覆盖树叶或杂草。⑤采挖:第2年11月下旬至第3年3月采收。采挖时先除去表层覆盖物,小心取出种苗,严防机械损伤。⑥分级:选择色泽新鲜、无畸形、无损伤、无病虫害、无冻伤的健壮白麻块茎做种苗。各等级种苗应符合下表规定。⑦贮藏:种苗宜随挖随栽,如需短期贮存,可用细沙土与种苗交互隔层掩盖贮藏于室内,沙温控制在5~10℃,水分控制在15%~20%。贮存期间,应及时拣去病种麻。

天麻种苗质量要求

img

(5)商品麻生产 ①种苗选择:选用有性繁殖的0~2代白头麻作种,应符合种苗质量要求。②播种时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种。选择晴天播种。③种植方法: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把上层菌材小心取出,用手把下层菌材之间的土取出一半。种苗按株距4~5厘米摆放在菌材间。栽培好第1层后,用土填满空隙,再覆上5厘米厚的土;把原来撤下来的菌材恢复原位,菌材之间的空隙用土填上一半,再用同样的方法栽培第2层,最后把取出来的土恢复原位,覆土厚度在10~15厘米为宜。

4.田间管理

(1)防旱 干旱时在天麻栽种穴顶盖一层树叶,具有很好的保墒效果。

(2)防涝 雨季要开沟防涝,防止沟、池积水,以免天麻腐烂。

(3)防冻 入冬后,应在窖上覆盖厚土、树叶或薄膜,进行防冻。

(4)防高温 夏季高温时节应采取搭建遮阳棚或在种植穴上覆盖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玉米秆、麦秆、稻草等措施进行降温。

5.病虫害防治

天麻主要病害有霉菌病、腐烂病;虫害有蛴螬、蝼蛄、蚂蚁等。

(1)霉菌感染 选择透气、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地栽培;栽培时去除杂菌感染的菌材,减少污染源;加大蜜环菌用量,形成蜜环菌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

(2)腐烂病 选择完整、无破伤、无局部腐烂的种苗做种,切忌使用带病种麻;将栽种天麻的培养料进行堆积、消毒、晾晒,杀死虫卵及病菌;选地势较高,不积水,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方栽培。

(3)日灼病 育种圃应建在树荫下或遮阳的地方;天麻花茎出土前搭建遮阴棚,并在茎秆旁插竹竿防倒伏。

(4)蚂蚁 在菌窖或麻窖周围撒放鱼藤酮和细米糠拌成的毒饵,或用0.1%的鱼藤酮水溶液浇灌蚁穴;对于白蚁,可在无性繁殖前用灭蚁灵或白蚁清制成诱杀毒饵,撒于种植场地,达到防杀白蚁的目的。

(5)蛴螬 在成虫发生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或每平方米用90%敌百虫晶体0.3千克加水少量稀释后,拌细土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利用蛴螬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播种或栽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于窖内底部和四壁。

(6)蚧壳虫 栽培天麻时,不用有蚧壳虫的菌材和麻种;天麻收获时,发现蚧壳虫后,应人工捕杀消灭。

(7)蚜虫 用20%的速灭丁8000~10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

(8)蝼蛄 种植前清除杂草,布设黑灯光诱杀消灭蝼蛄;用鱼藤酮拌细糠(1∶1000),或用90%的敌百虫0.15千克兑水成30倍液,加5千克半熟麦麸或豆饼,拌成毒饵诱杀。

(9)食蝇蛆 栽种天麻时,撒入1∶1的狼毒和百部草粉末可以防止食蝇蛆。

(10)跳虫 栽种天麻时,窖内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地面或四周进行消毒;用鲜红薯切碎拌蜂蜜和速灭丁药液(1∶2000)诱杀。

(11)螨类 使用不带害螨的菌种,必要时用红白螨灵进行灭杀。

(12)鼠害 可采用物理方法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