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采用种子繁殖。选用当年无病虫害、粒大、饱满且有光泽的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地形开阔、光照充足、肥沃的壤土或者黏壤土地块进行种植。前茬作物宜种豆科、十字花科及根茎类的作物。不宜连作,一般情况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
(2)整地 秋季翻耕,翻耕前每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春季播种前翻耕2次,整平做畦。
3.种植
(1)种子处理 薏苡用种子繁殖,为了促进种子的萌发和预防黑穗病,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有:用波尔多液浸泡24~48小时或用其他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浸种,取出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用60℃温水浸种30分钟后即可播种;将种子装在箩筐或布袋里浸水1~2天,然后置于热开水中烫种5~6秒,立即取出并放入冷水降温,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用0.4%三唑酮或50%多菌灵、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干拌种,预防黑穗病的发生。
(2)播种 播种前深翻土壤,每亩施土杂肥或厩肥2500~300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施肥后田面覆盖些细土,耙细整平做宽1米左右的高畦,开深20厘米、宽30厘米的排水沟,以利灌溉排水。
播种期应选在清明节之前,以窝行距为30厘米×80厘米进行播种,播后覆厚3~4厘米的土,然后喷芽前除草剂控制畦面杂草生长。
4.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当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3~6厘米;当长出5~6片真叶时,按株距12~15厘米进行定苗。缺棵要及时补苗,每穴留3~4株壮苗。
(2)中耕除草 整个生长期,除草2~3次,苗高10、30、40~50厘米时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以防止倒伏和促进根系生长。
(3)肥水管理 追肥3次。第1次苗高10厘米,结合定苗、除草进行,施有机肥1000千克/亩或硫酸铵10千克/亩,第2次苗高30厘米或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有机肥1500千克/亩或硫酸铵10~15千克/亩、过磷酸钙20千克/亩,第3次在开花前,用2%过磷酸钙溶液进行根外追肥,15千克/亩。
薏苡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尤其在抽穗期前到灌浆期,缺水会导致穗小籽少空粒多。因此,如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同时要注意雨水天气疏沟排水,以减少病害。
(4)人工授粉 薏苡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同一花序中雄花要先成熟,需异株的花粉授粉。依靠风媒便可传粉,也可在花期每隔3~4天人工振动植株上部,进行人工授粉。
5.病虫害防治
(1)黑穗病 建立无病留种田,及时拔除病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轮作,对主发病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用25%三唑酮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0.5%拌种,也可用1∶1∶100倍波尔多液浸种24小时或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5分钟,也可将种子按1∶4的温水(70℃)浸种,晾干后播种;扬花期间用4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喷雾2~3次,每7~10天喷1次。
(2)叶枯病 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应将病残株消除并集中烧掉,选用抗病、矮秆优良品种;种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抽穗期及时浇水,7月下旬可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喷雾2~3次,每7~10天喷一次。
(3)玉米螟 心叶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加细土15千克配成毒土或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灌心叶,也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300倍液灌心叶防治。
(4)蚜虫 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时,采用2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5)粘虫 幼虫期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施,或20%灭幼脲悬浮剂10毫升兑水12.5千克喷雾防治;化蛹期,挖土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