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性状及常见伪品
1.药材性状
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2015年版《中国药典》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将半夏饮片分为: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1)法半夏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2)姜半夏 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3)清半夏 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2.常见混伪品
半夏地方习用品较多,应区别使用。云南普遍用山珠南星的干燥块茎作半夏用,广西民间有用鞭檐犁头尖的干燥块茎代半夏入药的习惯。尚有用同科植物天南星、虎掌、滴水珠、盾叶半夏、独角莲、犁头尖等植物的块茎混作半夏混伪品使用。
(1)山珠半夏 为山珠南星Arisaema yunnanense Buchet的干燥块茎。呈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2.0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顶端芽痕居中央,侧芽痕位于周围,有稀疏皮孔状须根痕,无珠芽痕,下端略钝圆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味辛辣,有毒。
(2)水半夏 为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 me(Lodd.)Bl u me的干燥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厘米,高0.8~3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并有大量紫色斑点散布,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3)小天南星 为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u me、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等干燥块茎的小者。呈扁椭圆形、半圆形,直径1~3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皱纹,顶端有较明显而大的凹陷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侧面常有凸起的小侧芽。质地坚实,断面白色。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4)狗爪半夏 为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干燥块茎。呈圆形、椭圆形、类多角形,直径0.8~4厘米,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茎痕,周围有根痕,侧面有凸起的芽。断面白色。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
(5)禹白附 为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呈椭圆形、卵圆形,直径1~2厘米,高1.2~2.5厘米,表面黄白色,略粗糙,具环纹,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舌而刺喉。
(6)土半夏 为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L.)Decne.的干燥块茎。呈长圆锥形或卵形,有的略尖,直径0.3~1.5厘米,高1~3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顶端芽痕偏向一侧,小而浅,须根痕及珠芽痕遍布全体,珠芽痕常见,下端钝圆光滑。质坚实,断面类白色,粉性。味辛辣,有毒,麻舌而刺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