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2025年09月26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1.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6-69.
[3]刘珊珊,尹元元,闫利华,等.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5-9.
[4]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4-86.
[5]彭成.中华道地药材: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860-3874.
[6]李胜春.退耕还林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25(5):123-125.
[7]尹平孙.吴茱萸实用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10(1):41-42.
[8]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州中药资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2-77.
[9]李亚玲,王纯玉,屈小燕,等.吴茱萸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3):248-249.
[10]顾琳娜,严建民.吴茱萸与伪品臭辣树的生药鉴别[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0(4):163-164.
[11]龚福保,梁小敏.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08.2(3):30-32.
[12]顾琳娜,严建民.吴茱萸与伪品臭辣树的生药鉴别[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0,(4):163-164.
[13]龚福保,梁小敏.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08,2(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