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采用种子直播繁殖或育苗移栽。5月上旬,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种子充分成熟后,连草运回,放置一处,经过4~5天,再日晒脱粒,风选干净,贮藏备用。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或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2)整地 播种前整地,要求耕层耙平整细。对土肥水和大气环境进行评估检测,选择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的地块种植,播种前每亩施堆肥或腐熟厩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5∶15)50千克作基肥,深耕约30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1.2米,高15~20厘米的畦,畦间挖排水沟。穴播者可不整畦,但也要根据地势,因地制宜开好排水沟。

3.种植

(1)播种时间 春播、秋播均可。春播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在低温地区多采取秋播,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湿润时为宜,第2年3~4月发芽。秋播播种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过早易受蚜虫侵害,过迟则受气温低和土壤干燥等影响,致使当年不能发芽,翌年春分至清明才能发芽,且发芽不整、不齐,多不能抽薹开花。

(2)播种方法 ①条播:每亩播种量1千克。开3~5厘米深的浅沟,行距约30厘米,种子拌入适量细干土或草木灰在浅沟内均匀撒入;②穴播:按行株距25厘米开穴,然后将种子撒入穴内。播种后覆土6~10毫米,略加镇压、浇水。

4.田间管理

(1)松土间苗 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播后10~14天出苗,幼苗出土后浅锄,保持土壤疏松。第1次间苗在苗高1厘米左右时,疏去生长过密和弱小的苗,使幼苗不致因过于拥挤而影响生长,结合浅耕除草进行。第2次间苗,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疏去过密、弱小和有病虫的幼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3次间苗,即定苗,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行距为20~30厘米,定株距为8~12厘米,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补苗、间苗时,发现有缺苗、死苗和过稀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栽,补苗在阴天进行。定苗时肥沃地稀些,贫瘠地可密些,一般按株距10~20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与追肥 定苗后除草,并适当培土以防倒苗。一般除草3~4次,中耕宜浅。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第1次间苗进行,要求中耕3~4厘米,除净杂草。第2次中耕除草,结合第2次间苗进行,中耕5~6厘米,除净杂草。第3次中耕除草,结合第3次间苗进行,中耕5~6厘米,同时培土2~3厘米,除净杂草。每次中耕除草后,要追肥1次,促进益母草苗生长,以施氮肥为佳,用尿素、硫酸铵、饼肥均可,饼肥用水腐熟透加水稀释后再施用。忌肥料过浓伤苗,雨季注意适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1)菌核病 选地时坚持水旱地轮作,以跟禾本作物轮作为宜,发现病毒侵蚀时,及时铲除病土,并撒生石灰粉,同时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2)白粉病 用可湿性甲基硫菌灵50%粉剂1000~1200倍液或80单位庆丰霉素连续喷洒2~4次。

(3)锈病 发病初期喷洒300~400倍敌锈纳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

(4)蚜虫 用烟草、石灰、水(三者比例为1∶1∶10)溶液或2000倍40%乐果乳油液喷杀。

(5)地老虎 在早晨捕杀或用毒饵毒杀。